任正非最新发声:芯片不怕卡脖子,中国的出路在“数学+集群计算”

     分类 [Ai资讯]
2025/6/13 16:46:24 浏览量  1613 喜欢  57
导读:在中美科技博弈的关键时刻,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人民日报头版罕见发声。他没有喊口号,也没有强行打鸡血,而是用冷静、技术理性的语言,回应了外界对中国芯片受限、华为昇腾被“警告”、以及人工智能未来的种种关切。

任正非最新发声:芯片不怕卡脖子,中国的出路在“数学+集群计算”

在中美科技博弈的关键时刻,一场罕见的“正面回应”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在中美高层于伦敦举行新一轮经贸磋商之际,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专访,谈及芯片受限、AI前景、基础科研、制度环境等关键议题。他的语言克制,却清晰勾勒出中国科技发展的现实路径与信心来源。

这不仅是华为面对外界压力的一次“技术解题”,也是中国科技企业面对全球局势的一次理性宣言。

任正非最新发声:芯片不怕卡脖子,中国的出路在“数学+集群计算”

这场对话信息密度极高,我们提炼出几条核心脉络:

一、中国芯片仍落后一代,“数学补物理”是现实解法

任正非坦言:“我们单芯片还是落后美国一代。”但他随即指出,华为并未止步于传统摩尔定律路径,而是选择用“数学补物理、非摩尔补摩尔,用群计算补单芯片”。

这背后的技术思路并不陌生:通过集群式架构,将多个芯片组织为协同计算单元,实现等效甚至更强的算力输出。这种“软件-架构-系统”协同优化,正是当前中国科技企业在硬件受限下的关键突围路径。

任正非最新发声:芯片不怕卡脖子,中国的出路在“数学+集群计算”

他强调:“芯片问题其实没必要担心,计算结果上是可以达到实用状况的。”

这不仅是技术的路径替代,更是一种系统性工程的能力重构。以昇腾为例,华为刚刚发布的CloudMatrix 384 超节点系统,通过将384张910C芯片构建为超大规模AI集群,实测性能在部分指标上甚至超过Nvidia GB200。这正是“群计算”概念的实用化体现。

任正非指出,中国在中低端芯片仍有发展空间,特别是“化合物半导体”将是潜在突破口。相比硅基芯片的摩尔瓶颈,氮化镓、碳化硅等新型材料的成熟将为中国提供“换道超车”的技术通道。

二、软件不会“卡脖子”,基础研究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与硬件受限不同,任正非指出:“软件是卡不住脖子的,它是数学的图形符号、代码和算法堆叠的结果。”这句话的背后,是对基础理论和数学能力的坚定信仰。

任正非最新发声:芯片不怕卡脖子,中国的出路在“数学+集群计算”

而真正的难点,其实是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能力。他坦言:“困难不在产品,而在我们的教育体系和人才梯队。”

目前,华为每年研发投入高达1800亿元,其中约600亿用于基础研究,不设KPI考核。这种“不计回报”的投入方式在商业领域极为罕见,却正是支撑华为持续技术进步的根基。

任正非强调:“没有理论就没有突破,我们就赶不上美国。”

他还特别呼吁社会理解基础研究的长期性与孤独感:

“理论科学家是孤独的,要有战略耐心,要理解他们。”

 

三、AI是人类社会最后一次技术革命,中国有比较优势

谈到AI的未来,任正非用了极具冲击力的一句话:“人工智能也许是人类社会最后一次技术革命。”

他指出,AI真正的底层支撑,不仅是模型,而是电力保障与信息基础设施。在这方面,中国具备显著优势:

  • 电力保障与通信基础设施健全:中国的发电和传输系统已高度现代化,为AI提供了稳定的运行土壤;

  • “东数西算”的空间资源配置能力:利用西部能源和空间资源,通过算力调度支持东部算力需求;

  • 庞大的青少年人口与开放教育体系:为算法、模型和软硬件人才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土壤。

他直言:“算法不掌握在IT人手里,而掌握在各行各业专家手中。”这是一种将AI深度嵌入产业、从下游到上游彻底“用起来”的路径判断。

任正非最新发声:芯片不怕卡脖子,中国的出路在“数学+集群计算”

此外,中国拥有数亿青少年人口作为未来创新的储备力量。这意味着AI的规模化落地不仅是可能,更是具有代际红利的必然过程。未来中国将拥有数百、数千种开源操作系统,以适配不同产业场景的智能化需求——从工业到农业,从医疗到政务。

四、开放,是穿越封锁的终极答案

此次人民日报头版发布这场长达近万字的专访,也被外界视为中国科技界在全球博弈背景下的一次“国家级回应”。

任正非直言:

“国家越开放,会促使我们更加进步。”

他特别指出,中国行政体制统一、政令通达,具备形成统一大市场的潜力。而统一市场,是国产技术能走通全链条、自主发展的制度基础。

他还补充道,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是AI等高科技落地的根基,“高铁、电网、水利工程,这些不一定赚钱,但为整个社会打下了现代化底座。”

任正非最新发声:芯片不怕卡脖子,中国的出路在“数学+集群计算”

开放是唯一答案,基础是长期胜负手

任正非的言下之意很明确:中国不能靠封闭来应对打压,唯有深耕基础、扩大开放、尊重科学,才能穿越周期、赢得未来。

在中美新一轮经贸会谈期间,人民日报罕见在头版发布这篇专访,显然也有深意——这是中国企业家理性应对外部挑战、坚持技术自立的某种集体宣言。

从“我们华为没那么厉害”到“理论科学家是国家的希望”,这次任正非给出的,不是热血激昂,而是极度克制但坚定的技术路线图。

“不去想困难,干就完了,一步一步往前走。”这也许是华为这家公司的真实底色,也应该成为中国科技向上突围时的一种精神注脚。

 

标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苹果iOS虚拟币充值(抖音钻石、快币、薯币、比心币、他趣币、陌陌币充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