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海外 AI 创业者聊了聊,彻底明白了 Manus 跑路的原因ToB老人家 分类 [产品经理] 2025/7/14 9:45:41 浏览量 15 喜欢 0导读:从商业逻辑出发,Manus 的选择没错。 昨天接待了一位 AI 创业者。他毕业于美国名校,2014 年开始海外创业,第一款产品就获得了百万用户。他最近的创业项目是一款 Agent 产品,算是 Manus 的竞对,因此对 Manus 的情况比较了解。他告诉我:为什么 Manus 要退出中国市场,说白了就是要 2 选 1。因为彻底放弃“中国公司”的身份,有利于 Manus 扩展国际市场,更有利于 Manus 在海外融资。毕竟,由于中美脱钩的影响,很多海外投资人不太愿意投资中国公司。为了确保“血统纯正”,Manus 甚至有可能清退掉全部中国投资人。从商业逻辑出发,Manus 的选择没错。因为不管是从市场角度,还是从融资角度,海外环境都比国内好得多。关于这一点,我在几天前的文章也分析过,大家可以参考:Manus 大裁员,最让人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还聊了几点有意思的话题,挑 2 点分享给大家:1、AI 创业就是赌博他告诉我,现在做一个 AI 新产品,热度可能只有 3 个月,因为过了 3 个月就会有更好的竞品出现。要持续保持竞争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蒙眼狂奔”:获得第一批用户,赶紧去融资,然后烧钱获取用户,继续融资。循环往复,直到上市或者被收购。融资太重要了,也就不难理解: Manus 为了迎合美国投资人,要做出这么大的牺牲(裁掉 70% 的中国团队)。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在海外,AI 融资太疯狂了!1 万日活就可以估值 1 亿美金。也就是说,1 个日活用户就价值 7 万人民币,这个“赚钱效率”,和抢钱有什么区别?这让我想起 Kimi,仅 2024 年就融资超过 12 亿美元!估值高达 33 亿美元!但是到了 2025 年,再也没有听到过 Kimi 融资的消息。其实不是 Kimi 做错了什么,而是 AI 创业本就是一场赌博,必须随时做好失败的准备。2、创业最重要的不是产品这位朋友有一个观点,我比较认同,那就是:创业最重要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背后的东西。因为产品就是工具,太容易被抄袭,一旦大家陷入高度同质化,那么就都赚不到钱。比如,他现在做的 AI 产品,产品力当然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用户社区,并通过社区构建起“与 AI 协作”的新工作方式(他的 AI 产品名字叫:Agnes AI,大家可以百度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用户真正认可这个品牌,从而长久的留下来。其实做 SaaS 产品也一样,如果我们只有一个“好的软件”,很容易被抄袭;但是如果我们有好的品牌、好的渠道、好的服务,那么抄袭的门槛就很高了。其实这也对应了另一个观点:做 ToB,不能有短板。因为每一个环节可以成为核心竞争力。 喜欢 ( 0)分享微博微信QQ 标签 产品经理下一篇:35岁之后进大厂,魏建军想走雷军的路?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相关推荐 周末闲聊:AI产品经理的「反焦虑指南」 35岁之后进大厂,魏建军想走雷军的路? 互联网的下半场,为什么最先“被甩下车”的是女设计师? 如果你还想做产品经理,这20条潜规则送给你 盘下来,全球支付清算,也就这么点东西 图解:什么是稳定币?是财富风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