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大厂面试题,等你来答!
朋友最近去面试某大厂,之后分享了两道面试题,可能我们并不处于这个行业,但问题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适度动脑,延缓衰老。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虑一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呢?
问题一:
如何解决目前平台上(打车平台),司机由于各种原因拿不到钱的问题?比如司机正在往乘客这边开,乘客取消了订单,或者乘客拒绝不付钱逃单的情况。
问题二:
如何解决共享单车在高峰时期没有车的情况?能否通过涨价做杠杆,调整调配?
先说几个注意事项。我们尽量先按照面试的“即时反馈”场景,考察一下自己当下的思路。之后可以稍作考虑(不要超过10分钟),构建一个相对体系的答案。
另外,面试问题的回答,尽量避免长篇大论,说思路,讲框架和方法,抓重点。如果对方感兴趣,会继续追问的。
下面,分享我和一位星球嘉宾(大数据总监:萧垚)的答案,也欢迎其他朋友发表你的答案,如果聊得人多,我会继续发文分享。
第一个问题:
我的观点是从两个角度考虑:
1、平台现阶段最重要的用户是谁?司机还是乘客?
我认为是乘客,因为这类场景,消费者是基本盘,我们需要更聚焦于消费者的体验,避免其转投其他平台。
而且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下行,大部分打车平台的司机量是趋于饱和的,如果司机数量继续增加,会让大多数司机的接单量普遍降低,从而影响整个平台的市场模式。
所以当下我认为能够守住司机端的大多数业务场景,之后更多考虑消费者等待时长和车辆调度的问题更重要。
2、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是如何确保消费者恶意行为对平台司机所带来的损害,以及司机受到这些损害之后为平台运营、口碑、客户服务、司机管理等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
消费者层面,看平台现在是否有相对细致的用户分层机制,将消费者中,尤其是有过不良行为的消费者区分的更细。将不良行为识别为无意、当下无意、有意、 蓄意至少四类。
再针对不同的类别采用不同的控制手段。同时考虑消费者在平台内其他生态场景的行为和使用情况,对于严重蓄意的人群,甚至可以采用全平台黑名单制。
这也是后续解决的思路之一,即提高使用门槛,提升恶意行为的成本。
第二个问题:
我觉得这是资源如何有效利用的问题。
高峰时期用车难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像节假日高速堵车一样。我们不能因为高峰期的难题而大量投入资源,导致非高峰的浪费。所以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1、高峰期用车热力分析,包括某些区域车辆不足发生的具体时间,与本区域的人员流量做关联,来看这里是严重不足还是稍有不足。
如果是稍有不足,则看是否有附近闲置资源可以提前调配;如果是严重不足,则需要考虑本区域的停车点、车辆利用时长,以及从其他区域流入的车辆等多个因素来综合评估调度方式。
2、涨价只是一种手段,类似于用电时的高峰和阶梯计价,这个思路可以作为深度解决车辆不足问题的方式之一,但不应该是基础的手段。
3、从供给侧和需求侧来看,价格的适度调整是市场经济的正常反应,但我们要考虑共享单车的消费人群习惯和价值预期。
也就是说,2块钱的单车,即便涨价50%,变成3块钱,对于用户来说,预期价值仍然是较高的,因此并不能带来很明显的调配效果。
所以如果说要涨价作为杠杆,还要进行更细致的评估,并且根据不同城市的使用情况来制定不一样的价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