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996更可怕的,是公司突然不忙了

     分类 [职场干货]
2025/8/5 10:40:31 浏览量  8 喜欢  0
导读:马云当年说的996是福报,难道成真的了?

比996更可怕的,是公司突然不忙了

最近在线下搞了几次星友小聚会,也写了几篇职场相关的文章,从交流和留言里能发现大家其实都挺想努力做点事出来的,也非常求上进,但总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感觉。尤其是到了35岁上下,好不容易把专业技能学通透了,把职场里的弯弯绕绕也基本玩明白了,却发现公司不想要你了,外面的机会也肉眼可见地变少,好像突然就没了用武之地,也不是焦虑,但就是觉得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几年前马云说的那句名言。

那句后来让他常年被挂在“资本家”的标签上,反复被大家拉出来说事。他说,“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

这话一出来,当时网上就炸了。大家骂他的理由也很直接,你这不地道,把为自己奋斗和为老板加班偷换了个概念。你跟我们聊福报,怎么不聊聊跟福报配套的股权和奖金呢?

老板的福报是公司上市住大别墅,我们打工人的福报,难道就是半夜十二点打车回家,享受奋斗的精神快乐?

这种说法,在当时让所有打工人都挺不爽的。但在2019年的时候,整个经济还在一个增量的时代。啥叫增量时代?说白了,就是蛋糕还在变大。虽然分蛋糕的方法不一定公平,但只要你挤上了桌子,总能分到点面包渣。

那时候的996,其实是大家心里都明白的一场交易。我拿我的时间和健康,换你给的高薪和期权,去赌一个光明的未来。这笔账,很多人觉得划算。

但是,风总有停下来的时候。这几年,大家突然发现,风真的停了。

之前天天喊着要改变世界的公司,现在口号都变成了降本增效,活下去。现在连大厂裁员都得起个好听的名字,叫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于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出现了。我们在网上,一边看着35岁危机的各种帖子,一边又看到,不少人开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怀念996。

“现在别说996了,有个班上就谢天谢地了。”

“以前觉得996是卖命,现在觉得起码公司还有项目让你卖命,说明公司还活着。”

“只要闲下来超过一个月,心里就发慌,比加班还难受。”

这种感觉,很多人都有。忙碌,好像又成了一种安全感的代名词。

这时候我们再回头去看马云,就感觉挺魔幻了。大家突然想起来,这个讲福报的老板,好像还有另一个更激进的说法。他在2017年的时候讲,“未来房子如葱”。他说过去八年房价一直在涨,但八年之后,中国最便宜的东西可能就是房子。

这话在当时听起来,几乎没人会信。2017年是什么时候?是房价最疯狂的时候,是再不买就永远买不起的全民焦虑顶点。那时候谁跟你说房价会跟大葱一个价,你肯定觉得这人脑子有问题。

可现在是2025年,刚好八年过去了。我们看看周围,房价确实没便宜到葱价,但很多地方从高点跌下来,打个对折都算平常事。当年咬着牙加杠杆冲进去的人,现在可能正愁着怎么把房子卖出去。

那个曾经被我们嘲笑的说法,竟然在很大程度上被他说中了。

这就让人有点发毛了。既然房价如葱这个最不靠谱的话都说对了一大半,那我们是不是也得重新想想那个被我们骂了很久的996福报论?

难道说,我们骂了这么多年的996,如今真的成了福报?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得先理解一个大环境的变化。我们从一个增量时代,跑进了一个存量时代。

这俩词听着唬人,其实意思很简单。

增量时代就像一群人发现了一块没人的新大陆,土地肥沃资源管够。大家比的是谁跑得快,谁先圈到好地方。那时候公司都在拼命扩张,没人有空停下来内斗。这时候的996,虽然累,但大家心里有盼头。因为蛋糕在变大,自己手里的那份,大概率也会变多。

存量时代就不一样了,感觉像是这块大陆已经被瓜分完了。你想多占一块地,就得从别人手里抢。这时候,游戏规则全变了。大家比的不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活得久,谁的成本更低,谁能把对手熬死。

这时候,降本增效就成了所有公司的第一要务。

怎么降本?最直接的,就是裁员,砍掉不赚钱的业务。怎么增效?就是让留下来的人,干以前更多人的活。

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打工人的心态变化,就特别好理解了。

我跟很多人聊过,大家似乎也有一种体感,那就是忙起来反而是好事。我有个领导以前说过一句话,当时没觉得有啥,现在越来越觉得挺有道理的,尤其是在我也成为管理者之后。他说,一个团队,最怕的不是忙,而是闲。大家都有事干,有明确的目标,就算天天加班,队伍也不会散。可一旦所有人都闲下来,不知道该干啥,那就离出问题不远了。

为啥?

因为在存量的逻辑下,一个闲下来的团队,在老板眼里就等于成本和浪费。你这个部门既然没活干了,是不是就不重要了?既然不重要了,那是不是可以砍掉了?

你看,在生存压力面前,所有的客套话都显得很苍白。闲,直接和危险画上了等号。

这就解释了开头那个奇怪的现象。我们这些曾经为了反抗996而呐喊的人,如今却开始害怕不忙。忙碌,虽然身体累,但它提供了一种很重要的心理暗示,那就是我还有用,公司还需要我,我暂时是安全的。

而闲下来带来的那种恐慌,是发自内心的。项目没了,会议停了,老板也不找你了。这种时候,你根本没心情去学习提升,你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下一个被裁的是不是就是我?

所以,我们不是爱上了996,我们只是在用一种被需要的假象,来对抗随时可能失业的巨大不安全感。

这根本算不上什么福报,更像是在饥荒年代,你终于找到了一捧能填饱肚子的草。你不是爱上了吃草,你是真的怕饿死。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觉得,我们是不是被驯化了,成了一种奇怪的牛马,忙的时候喊累,闲的时候又怕被扔掉。

这个词用得挺对,就是驯化。但驯化我们的,不是某个老板,而是整个经济周期。

不过我们再往深想一层。马云当年说奋斗的时候,他脑子里的奋斗,和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996,真的是一回事吗?

我猜,不是。

就像很多人都忘不了的高三那段日子。那时候,我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半夜才睡觉,做的卷子能把人埋起来。累不累?当然累。苦不苦?苦得要死。

但为什么现在回想起来,没人觉得那段日子是黑历史,反而觉得很热血,甚至有点怀念?

因为那是一种投资型奋斗。它有几个特点。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考个好大学。反馈也特别及时,每次考试的排名,都在告诉你努力有没有用。最重要的是,回报巨大,一张录取通知书,可能直接改变你一辈子的走向。而且这苦日子有头,熬过一年,你就解放了。

这种奋斗,你是在用确定的辛苦,去投资一个光明的未来。

现在我们再看马云。他的人生,就是一部顶级的投资型奋斗电影。他从一个普通老师,到创办阿里,他每一次拼命,都得到了远超常人的巨大回报。

所以,当他说996是福报时,他脑子里的想法,很可能就是高三模式的超级放大版。他觉得年轻就该这么拼,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么拼过来的,而且他成功了。在他的世界里,奋斗就等于成功,这事理所当然。

但问题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正在经历的996,是这么回事吗?

恐怕不是。我们的996,更像是一种消耗型内卷。

很多时候加班,目标是模糊的,只是因为老板还没走或者大家都没走。你加再多班,可能也换不来升职加薪,你的努力和回报之间,没有强关联。你996一年,老板可能换了辆新车,而你得到的,可能只是越来越差的身体。最要命的是,这种状态好像永远没有尽头。

这种奋斗,本质上不是在投资,而是在消耗。

所以,我们和马云的根本分歧就在这里。他在聊投资,而我们在经历消耗。他眼里的奋斗是火箭燃料,能把人推向星辰大海。而我们眼里的996,更像一个仓鼠的轮子,跑得再快也只是在原地打转。

那我们普通人到底该怎么办?难道就只能在轮子上跑死?

上上周,我跟我一个开电商公司的老同学聊天,聊到后面有了一个共识,就是一定要做有积累的事。

先说什么叫没有积累?就是你干再久,能力和价值都不会有太大增长的事。比如送外卖,做客服。这里不是瞧不起这些工作,而是说,纯粹用时间换钱,上限很低。外卖送得再快,一天也就24小时。客服做得再好,也不会让你有太多可以迁移到别的行业的核心技能。

像我做软件设计的,说实话,现在也越来越有青春饭的味道了。你干到35岁,发现自己会的那些东西,年轻人学得更快,要价还更便宜。

那什么叫有积累?

我跟老同学聊天时都觉得,做生意本身,就是一件有积累的事。你只要花了心思去琢磨,经验肯定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多了,不一定保证你赚大钱,但起码能让你少踩很多坑。再不行,自己有了经验,不去找工作,自己也能单干,就算赚不到大钱,稍微赚点小钱也还是没那么难的。我身边就有设计大佬转了直播电商,活的还可以。这种长期看,就是有积累。

我们这些长期在公司里做设计、做技术的人,说实话,离真实的商业太远了,说白了就是离钱太远。这就带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旦脱离公司的体系,很多人就不知道怎么去赚钱了。

很多设计师在离开职场后,很喜欢开咖啡馆,一方面是觉得开咖啡馆体面,一方面是自己能想到赚钱的极限了。不开店就是做工作室,做培训,然后接设计私单,本质上其实跟打工没啥区别,只是把按时间的工资换成了计件的费用罢了。

所以,现在再来审视下我们当下正在做的工作。

如果这份工作,虽然累,但能让你学到真本事,能让你离钱更近,能让你明白一个生意是怎么运转的,那它或许可以看作是一种投资,值得你咬牙坚持。

但如果996,只是让你在无意义的重复劳动里耗尽精力,只是为了迎合一种病态的加班文化,那它就是纯粹的消耗。对于这样的工作,你要做的,不是比谁更能熬,而是要一边稳住,一边拼命攒钱攒本事,随时准备跳出这个坑。

当外面的风浪很大时,真正能保护你的,不是你坐的船有多大,而是你自己的游泳技术有多好,学到属于自己的能力才是自己的。

这,可能才是我们在这个时代,唯一能牢牢抓在手里的,真正的福报。

 

标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苹果iOS虚拟币充值(抖音钻石、快币、薯币、比心币、他趣币、陌陌币充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