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 2025深度观察:AI正在悄悄接管人类的日常

     分类 [Ai资讯]
2025/8/1 10:50:39 浏览量  24 喜欢  0
导读:AI 正从算力工具转化为社会角色,人机关系正在被系统性重写。

WAIC 2025深度观察:AI正在悄悄接管人类的日常

2025年7月26日至28日,上海。绵密雨幕中,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如约而至。不同于以往围绕技术路线、参数竞赛展开的“秀场叙事”,今年的WAIC更像是一场“智能社会建构大会”——它不再追问AI能不能,而是在共同探讨:我们希望AI成为什么?又如何让它以合适的方式存在于现实之中?

在三天的会期里,800余家企业集中亮相,超3000项展品登场,从基础模型、智能硬件到社交、办公、创作、治理,每一个技术节点、产品形态,甚至每一场对话的核心议题都指向同一个趋势:人工智能已经从技术系统迈入“社会系统”,它不再只是工具,而是一种决定我们下一步生活方式、组织结构乃至价值判断的参与者。

这一次,AI开始变得更“人类”。WAIC 2025,是一场“AI如何深度嵌入人类生活”的全景答辩。

WAIC 2025深度观察:AI正在悄悄接管人类的日常

一、可协作、可部署、可上岗:具身智能进入“任务阶段”

主展馆入口,观众一入场便会遇到“具身迎宾队列”。从曾经的技术演示,到今天可以精准完成分拣、递物、打鼓、抓取等任务的机器人,具身智能无疑是今年WAIC上最能“落地”的板块之一。

银河通用的Galbot在货架间精准取物、擎朗智能的服务机器人递水炒爆米花、智元机器人的“机器人天团”进行敲锣打鼓与书法演示。

WAIC 2025深度观察:AI正在悄悄接管人类的日常
WAIC 2025深度观察:AI正在悄悄接管人类的日常

与2024年的状态相比,当前具身机器人不仅行走更稳、响应更快,还具备初步的任务识别和协同能力。在智元展台,观众与机器人完成冰壶击打、人机对弈、互动盖章等任务,全流程无需人类干预。

WAIC 2025深度观察:AI正在悄悄接管人类的日常

背后是新一代AI芯片、电机控制、力觉感知与模态融合的同步进化。银河通用自2023年成立以来已完成超24亿元融资,成为国内具身智能融资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与去年相比,最大的进步不是灵巧度,而是“任务感”:它们不再只是机械地动一动胳膊,而是在真实场景中承担具体职责,完成由人类发起、环境调节、机器反馈的完整交互链条。

二、AI的三种进化路径:从基础模型到终端设备再到零代码平台

如果说2023年大模型的爆发让AI成为工程师的利器,那么2025年开始,它正逐步走向“全民可用、个体增强”。

本届WAIC中,华为、阿里、百度三家巨头分别从底层算力、终端交互和开发工具三个维度给出答案:

  • 华为的昇腾384超节点首次线下亮相,被称为“WAIC镇馆之宝”,通过全新的高速互联架构,解决NPU之间通信瓶颈,让大模型训练像“一个统一的超级计算体”运行。

    WAIC 2025深度观察:AI正在悄悄接管人类的日常

     

  • 阿里首次展出自研AI眼镜“夸克眼镜”,内嵌通义千问模型,集成高德导航、支付宝支付、淘宝比价等场景,将大模型搬入“随身终端”;

    WAIC 2025深度观察:AI正在悄悄接管人类的日常

     

  • 百度“秒哒”平台支持零代码生成产品,仅需“一句话”即可完成从需求、开发到测试的全流程,强调“一个人公司”与“AI员工队”的概念。

    WAIC 2025深度观察:AI正在悄悄接管人类的日常

     

这三者组合起来,构成了AI进入“个体生产力系统”的技术闭环:算力为底、终端为触点、开发平台为逻辑接口。这三种路径各有侧重,但共同揭示了一个趋势:AI正在“从面向专业的开发环境,进入大众的使用场景”。从算力支撑、交互终端到自动化平台,技术真正进入普通人生活的三条通道已经逐步打开。

三、任务智能体:从“聊天机器人”到“数字人协作者”的跃迁

如果说2023年还停留在“智能体是个什么东西”的概念探讨阶段,那么2025年的WAIC现场已经给出了任务型Agent真正落地的样板工程。

百度发布的NOVA数字人平台,已经具备脚本生成、情绪调控、动作反馈和实时内容调整能力,曾支撑罗永浩的数字人直播间实现5500万元GMV。MiniMax则展出拥有多线程执行能力的MiniMax Agent,可在平台上完成网页、电商等开发任务;智谱AI的AutoGLM,则通过任务规划+屏幕理解,实现从指令接收到跨应用交互的全链闭环。

WAIC 2025深度观察:AI正在悄悄接管人类的日常

在AutoGLM演示中,一条“抢红包+点外卖+写点评”的指令被AI完整拆解并执行完成,中间跨越微信、小红书、淘宝、点评App等多个生态平台,这已超出传统“对话机器人”的范畴。

Agent,正在成为AI实际落地的重要接口层。而可持续部署的Agent系统,也正在主导下一代操作系统与交互平台的设计逻辑。

四、从大模型热潮到路径分化:谁还在坚持,谁已经转舵?

2023年曾被视为中国AI创业象征的“AI六小龙”,今年仅四家参展:阶跃星辰、MiniMax、智谱AI、月之暗面。

  • 阶跃星辰推出全尺寸多模态模型Step 3,并联合吉利发布全球首个车载端到端语音大模型;

    WAIC 2025深度观察:AI正在悄悄接管人类的日常

     

  • MiniMax强调AI是“系统性增强工具”,其产品覆盖智能体、语音、内容生成、硬件协同;

    WAIC 2025深度观察:AI正在悄悄接管人类的日常

     

  • 智谱AI侧重通用模型的任务执行能力;

  • 月之暗面则将主力放在代码能力与Agentic任务处理上。

    WAIC 2025深度观察:AI正在悄悄接管人类的日常

     

另外,面壁智能虽未纳入“小龙”行列,却在车载端侧模型上取得实质进展,搭载其MiniCPM的量产车型即将在8月上市。这种“低调突围”的打法或许更符合当前行业的资本节奏与落地现实。面壁智能押注“端侧模型”,与长安、上汽、大众等车厂合作,强调实用主义与能效比。

WAIC 2025深度观察:AI正在悄悄接管人类的日常

值得一提的是,未参展的百川智能与零一万物,已将业务重心转向垂类医疗与企业服务场景。这说明大模型企业已进入路径分化阶段:通用模型继续打生态,垂直领域专注ROI,“高举高打”不再适合所有人。

五、情感、办公、知识协作:AI开始走向“人类神经末梢”

本届WAIC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情绪感知”“共情反馈”成为关键词。最触动我的一组产品,是那些表面“不够酷”的AI助手:桌面机器人、文档协作者、情绪陪伴者。

商汤推出多款AI陪伴机器人,集成多模态识别系统、语境记忆与情绪模拟,小优机器人支持毫秒级反应,覆盖心理陪伴与行为干预;Soul App推出具备自主话语节奏调控能力的虚拟人小可,打破传统“轮次语音”逻辑,实现类现实交互;金山、讯飞、蜜度等厂商则持续深化办公场景AI应用,推动AI助手从“插件”向“角色”演化。

WAIC 2025深度观察:AI正在悄悄接管人类的日常

蜜度模力通2.0可完成邮件解析、任务分发、自动订票与流程审批,标志着办公AI已步入“多Agent协同”阶段。这不仅是一种产品逻辑上的变化,更是AI系统对“组织结构”的主动适应。

WAIC 2025深度观察:AI正在悄悄接管人类的日常

AI正从冷冰冰的助手,变成有情绪、有反应、能协作的数字存在。它不再只是功能工具,更开始拥有“前台人格”。

另外,今年我特别关注了一家创业公司——Flowith。这家2024年才成立的公司,不做模型,不讲参数,主打的是“非线性思维画布”这一全新交互形式。这家2024年成立的创业公司,推出了“无限画布式”的AI交互工具,摆脱线性对话模式,支持用户多分支、非线性思维展开,并通过视觉化呈现逻辑结构,实现“人机共创”。

WAIC 2025深度观察:AI正在悄悄接管人类的日常

创始人倪正民称:“我们不是做更聪明的聊天机器人,而是在构建下一代的思维辅助器。”Flowith第二代产品Neo上线48小时内即吸引数十万在线用户,交付1420万个创造物。

与动辄百亿参数的基础模型相比,Flowith押注的其实是AI应用的“第二增长曲线”:不再比拼底座,而是比拼“能不能被人类真正用起来”。

本届WAIC的最后一天,Geoffrey Hinton在主论坛丢出一个问题:

“我们正养育一只聪明得关不掉的老虎,我们准备好了吗?”

他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建议各国建立AI安全国际网络,研究如何训练AI“向善”,而不是“只是更聪明”。

WAIC 2025深度观察:AI正在悄悄接管人类的日常

辛顿的警告、是文明自觉。他提醒我们:AI已经有了目标设定能力、自我复制能力和策略调度能力。一旦“想要活下去”,它也许会想要更多控制。而这,必须被我们事先理解并主动设计边界。

正如本文标题所言,当AI不再炫技,它真正进入的问题是:我们希望它成为什么样的存在?工具?伙伴?系统一部分?还是一种新型智能生命?

WAIC 2025的意义,在于它不是一场展览,而是一次关于未来智能形态的公共协商。在那数万平方米的展馆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产品原型,而是一种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构可能。

2025年,AI不再只是“能做什么”,而是“以什么方式与人类共存”。

 

标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苹果iOS虚拟币充值(抖音钻石、快币、薯币、比心币、他趣币、陌陌币充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