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才是未来” 00后小孩哥靠帮人作弊,获顶级风投1亿融资

你可能还在苦哈哈地优化简历、练习面试,想着如何跳槽涨薪。
而在地球另一端的硅谷,一个21岁的小孩哥,一场Zoom会议,15分钟,1亿融资到账。
没有商业计划书、没有精心排练的路演,对面风投大佬也只是随便听了听介绍,15分钟后点点头:“行,投了。”

这个亚裔小孩哥叫Roy Lee,是 Cluely 的创始人,这是一个号称 “让你在一切场合都能作弊” 的AI公司。
这家公司曾经的Slogan就是 “我们想作弊一切”。
听起来有些离谱,但这就是AI时代的现实:一边有人兢兢业业地背八股文,另一边,有人直接用“AI外挂”杀穿面试、会议、销售、谈判等重要场景。
而这个像外挂一样的东西,正在成为一门年入数千万美元的大生意。
Roy Lee在读哥伦比亚大学时,就做了一个能在面试中实时给出AI回答的插件,还用它成功拿到了亚马逊的实习。
结果曝光后被学校停学,于是他直接开始全职创业,创建了Cluely,并把“作弊”做成了品牌标签。

Cluely的功能也确实足够“实用”:
它能读取你电脑上的画面和音频,结合当前情境,实时给你“神助攻”——你在开会,它在默默记笔记;你在面试,它在悄悄提示最佳回答;你在谈客户,它甚至能建议你该怎么打动对方……

而且别人完全看不出来你在用它。它在你背后操盘,让你纵享“开挂人生”。
Roy Lee很清楚,“Cheat”这个词会引来无数骂声,但他选择了迎难而上。他甚至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我们就是在重新定义作弊。”

他说,如果一个AI能在几秒钟内给你答案,那还需要你去死记硬背吗?还需要你耗费几个小时去搜集资料、准备演讲、记会议内容吗?他认为,这不是作弊,而是效率的革命,是工作方式的转变。
当然,也有人说这太不道德。但他说,反过来看,谁又能定义“诚实”的边界呢?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占据优势的,从来不是知道得多的人,而是知道怎么快速获取信息的人。而Cluely,就在帮你“高效获取答案”。
你以为Cluely成功的核心是AI?错了,它最牛的地方其实是:玩流量。
它的增长团队几乎都是网红出身,每人粉丝都动辄十万起步。公司还专门雇了50个实习生,每天往TikTok、Instagram发内容,靠“制造争议”刷存在感。

Roy Lee说,现在这个时代,人们不再看电视甚至Youtube,大家都在刷TikTok、Instagram 和 X,所以打广告不如找网红。过去要砸几千万投电视广告,现在找个会蹭热度的创作者,轻松上热门。
Cluely甚至给这种风格起了个名字:Rizz营销,核心理念就俩字 “洗脑”。
要的不是让人理解产品,而是记住品牌。你可以骂我,但别忘了我。
你以为大家会避讳这样的产品?恰恰相反,Cluely刚发布企业版,年收入立马从300万美元飙到700万美元。
各大公司争先恐后地签合同,就连一家上市公司都在短短一周内把合同从120万美元涨到250万美元。为什么?因为Cluely的AI实时记录会议内容、整理关键信息、同步发会议纪要的效率,远超传统工具。
而Roy Lee的目标也不止是做一个插件。他要把Cluely打造成下一个“ChatGPT”,成为人与AI交互的标准界面。
没错,这位年轻的创始人已经在畅想未来版本的Cluely——一块贴在眼镜上的透明屏幕,一个挂脖的AI麦克风,甚至是一颗直接植入你大脑的AI芯片。
听上去像科幻小说,但几年前我们也不敢想象,面试能用AI通关,开会能有机器人代写纪要。而现在,这些都已经在发生。
Roy Lee信心满满地说:“五年内,没有人会再用ChatGPT,大家都会用Cluely,或者至少,用看起来像Cluely的东西。”

Cluely的出现,绝不只是一个AI创业项目的故事,而是一场关于 “工作本质” 的重新思考。
当“作弊”变成了“默认能力”,当信息的获取方式发生了本质变化,我们到底是该坚持旧有的规则,还是去理解这场改变背后的逻辑?
你可以不同意Roy Lee,但你不能忽视他。他或许不在改变世界的正道上,但他走的,确实是未来的一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