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没能应用于社交网络?
以前聊过,我想再聊聊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
什么第一性原理啊,延迟满足啊,本分啊,都是成功后被追捧的热词。因为缺乏对背景信息的了解(信息量巨大无比),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热词已经坍塌成了一张全是马赛克的模糊缩略图。
相对来说,第一性原理比后面两个热词更容易理解。
按我的理解,第一性原理指向一些质朴的,近乎于本质的道理,类似于物理定律一样的内在规律。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内在规律。
这些道理在落地过程中,往往产生了大量的偏差。偏差的原因很简单:内在规律遇到了外在困难,必须为规律打上各式各样的补丁,让业务能够适配外在环境并运行起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Twitter 最初的 140 字限制,就是适配手机短信字数的一个补丁。
第一性原理的重点是,外在困难本身是不断变化的,比如 140 字的客观限制十几年前就已经不复存在了,限制创作字数显然是不符合第一性原理的——为什么表达要受到限制?(小红书的字数限制与算法分发相关,这里暂不展开)
以及,有时候外在困难也包括人的能力不行,想象力不行,想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还有些时候,外在困难在于对风险偏好太低,怕担责任,不敢试错。
但外在环境改变以后,方案其实还是稳定运行的那些老方案,因循守旧,尤其会带来风险的环节没人敢动。
于是身为老板,愿意承担一切责任,风险偏好巨高的马斯克,从第一性原理去思考:
哪些环节是外在环境发生了变化,曾经面临的困难已不存在?
哪些环节可以让更优秀的人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哪些环节是对风险的过度防守,大大拖了后腿?
如果这些环节从 “本质的道理” 出发去重构,是否会得到突破性的收益?
马斯克的这个第一性原理,在工程方面战无不胜。特斯拉,SpaceX 均是赢家,脑机也走在世界前列。
那为什么第一性原理在 Twitter 上没有产生效果呢?
从马斯克的言论来看,因为他对社交网络第一性原理的判断是错的。
马斯克认为,放纵言论的自由表达,就会自然演变出最好的结果。但已经被事实证明的是,言论的充分自由表达只会带来更多的混乱,更多的偏激,更多的仇恨。
社交网络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性原理是: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无条件正确
每个人都想 mute 与自己对立的声音
每个人都想得到尽可能多的关注与认同
因此,社交网络需要在几十亿偏执的 ego 里,小心翼翼地维持平衡。社交网络的繁荣来自于平衡而不是自由。在 ego 剧烈碰撞的世界里,好的领头人不是最大的 ego,而是平衡的维系者。ego 巨大的人可以找到客观世界的最优解,却无法理解主观世界的多样性人格。
就像我以前说过的:
政治上的左还是右,大政府还是小政府,信任政策或不信任,认同建制或不认同,理解资本的价值或不理解,性别对立,审美冲突,婴童权益,宠物福利……无穷无尽参差多样的意识形态,都汇集在社交网络里对撞,抱团然后更猛烈地对撞。
物理学研发出了大型强子对撞机,社会学则出现了超大型意识形态对撞机。无论你信仰什么,这个世界上都有会数以亿计与你截然相反的意识形态,在社交网络里互相看见,猛烈撞击,既逃避不了,也无法消灭对方。
但你们内心其实是想消灭对方的,消灭与自己意识形态对立的一切声音。
马斯卡刚买下 Twitter 时,诸多豪言壮语,如今过眼云烟。
但马斯克还是令人佩服的,相当了不起的一个人。佩服之处不是他在挫折中快速理解了社交网络的第一性(ego 太大的人没法共情他人),而是把注意力快速撤出了 Twitter,去做他更擅长的事情。曾经对 Twitter 的豪言壮语抛诸脑后,不在乎 face,也不死磕一个错误的目标。
我见过太多国内的老板,设置错误的目标后,把一切挫折归咎于 “做事的人不行”。然后一个接一个换高管换高 P,觉得我肯定没错,只是没找到能为我实现理想的那个最好的手下。相比起来,马斯克这种将责任大包大揽在自己身上的老板,即便错了也令人敬佩。
内容来自“用思考交换思考”的 PM 思辨社区「犬校」。©201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