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犬校运营经验:构建可长期持续的微型闭环
犬校 6 月群聊影视飓风自爆运营技巧的那条视频,怎样从平滑增长曲线,转向做爆款的精品策略,带来了非线性的高增长。
这个策略毫无疑问是成功的,但没什么参考价值。因为爆款精品不是因为我不想,而是我做不到。
考不上清华北大是因为我不想吗……
我还想提及另外一个可行性更强,当然收益也更微小的策略:“构建可长期持续的微型闭环”。这也是我经营犬校九年的经验。
首先解释什么叫 “可长期持续的微型闭环”。
最简单的类比是「个人爱好」。因为爱好,所以长期持续投入一件消耗注意力甚至金钱的事情,经年累月。做这件事本身就能带来持续的正反馈,正反馈驱动着持续的注意力投入。
所以关键是:正反馈哪里来?是否可持续?正反馈收获与注意力投入是否能达到微妙的平衡点?
犬校是我在 2017 年创立的产品经理/私密/付费论坛,今年第九年。所有互联网行业社区可能都已经挂掉了之后,犬校还在,还很健康,始终保持着一两百人的规模和高水准讨论。虽然也没啥值得一提的成就吧,但是 “活着” 本身就是意义。
就像是,在米其林之外也有无数的中小餐馆,苍蝇馆子。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至少对我个人来说,经营这个微型社区,比不做这件事的价值更大,更有意义。
犬校的运营,最根本的驱动力来自于我旺盛的表达欲,我特别需要一个安全屋来释放表达欲,避开外界的冒犯。
在这个基础上,逐渐沉淀下来了一批和我一样,有个地方 “安全地释放表达欲” 的资深产品经理,资深运营,资深程序员,覆盖所有大厂,同时高准入门槛和 “思考交换思考” 的氛围也让我们互相认同。
如果仅仅靠表达欲的话,可能犬校的命也没那么长(我个人输出了犬校 20-30% 的好帖,每个月写几万字,消耗大量注意力)。但最近三年,我又做了另一些经营动作,扩展了从犬校获得的收益,收益增长反过来刺激我的更多输出。
每个月把我发在犬校里比较好的内容,整理出来更新小报童(每月大约五六个小时)
每周小报童三更,选择其中最好的一篇每周发微博(每月大约半小时)
其中的精华帖,如果不敏感的话,更用心地修订好发公众号(每月大约五六个小时)
其中的精华长帖,6 月开始放微博上卖 V+,每周更新一篇(每月大约一小时)
小报童带来的收益:过去三年累计卖了一万多份,但我的私域流量池已经彻底空了,今年只有卖 1500-2000 份的预期,明年可能是 500 份……也行,反正写都写了,整理只需要每月半天时间。何况犬校所在的 Slack 只有一年的内容保存期,我原本就有整理到私域保存的动机。
公众号带来的收益:每篇文章末尾都贴 “犬校加入方式” 和 “小报童二维码” 的话,不仅给小报童带销量,每月也可以为犬校带来 5-10 人的新增。
微博带来的收益:带多少小报童的销量很难讲,V+ 目前销量也很差,但只是动手一转,每月合计一个半小时,并不费力气。尤其是用专业输出来维持我在微博的行业专家人设——至少这份收益是确定的,也是我在乎的。
因此,我在犬校发布的专业思考,一鱼多吃,带来了更多的专栏销量与犬校新增。多份收益的叠加让我有更多热情输出。
这些事情都是雕虫小技,蝇头小利,而我看重的是,它们合起来构建了可长期持续的微型闭环,让我不仅持续经营犬校九年,甚至热情越来越多。半退休状态下,犬校让我得以保持和这个行业的连接。
所以回到那句感慨:至少对我个人来说,经营这个微型社区,比不做这件事的价值更大,更有意义。
对大多数人来说,爆款精品可能就是做不到的,死活做不到的。那么长期持续地做一件有价值,有正反馈的事情,至少比两手一摊,啥事不做更有意义。
这件事,完全靠爱好驱动当然很好。如果在爱好之外,还能构建一个更多元素组合而成的微型闭环,增加正反馈的渠道与收获,那么持续的注意力投入也会更多和更稳定。
内容来自“用思考交换思考”的 PM 思辨社区「犬校」。©2017-2025
点击【阅读原文】,可见犬校最近一年的好帖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