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爆火,给我做产品的5点启发
周末在家看了B站一个博主对胖东来的体验,深有感触。
看胖东来,我总觉得它不像个超市,倒像个精心设计的、让人感到安心的“线下App”。分享这个"APP"带给我的5点感触
1. 我们总在谈“用户思维”,但可能搞错了对象
真正的用户思维,是把用户当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流量和数据。
我们天天盯着转化率、留存率,但有没有想过,用户在你产品里的每一秒,是舒心还是憋屈?
胖东来在冷冻柜旁挂防冻手套,在价签上告诉你“一把大约多少钱”,这种体贴入微的关怀,源于对“人”的深刻理解,而不是对“数据”的机械分析。
我们的需求文档里,有多少是冷冰冰的功能描述,又有多少是带着温度的人文洞察?
我始终觉得,只有自己真正痛过的人,才能做出好产品,好多产品刚开始,都是满足自己的需求。
2. 细节不是“加分项”,而是产品的“根基”
我们总想着憋个大招,搞个颠覆性功能。但其实,产品的灵魂,藏在那些你以为“不值一提”的细节里。
购物车配放大镜、免费给冰块、海鲜区主动沥干水再称重……
这些细节单个看,成本都不高,但组合在一起,就构建了体验壁垒。
我们是不是太迷恋“从0到1”的刺激,而忽略了“从1到1.1”的持续打磨?
3. 慢下来,反而比较快
在互联网追求“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今天,胖东来显得格格不入:它不急于扩张,周二还闭店休息。
这种“反效率”的背后,是一种深刻的自信和定力。
它知道自己的核心价值不是“多”和“快”,而是“好”和“稳”。
在面对增长压力时,我们是否还有勇气为了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而“慢”下来?有时候,专注把内功练好,比盲目追逐风口更重要。
4. 产品的终点,是成为用户的一种“选择”
胖东来甚至会在珠宝区提醒“理性消费更幸福”。它追求的不仅是交易成功,更是与用户价值观的共鸣。
当用户因为认同你的理念而选择你时,这种关系是最稳固的。
我们做产品,最终目的是让用户“认同”而不仅是“使用”。
我们的产品,除了功能价值,有没有传递出值得用户认同的价值观?
5. 最终,所有的竞争都是“价值观”的竞争。
剥开所有模式、策略的外衣,胖东来的内核就两个字:善良。
它相信对员工好、对顾客好,生意自然就会好。这种朴素的价值观,在当下显得尤为珍贵。
它证明了一点:最高层次的竞争,不再是技术、流量或资本,而是你秉持怎样的“价值观”去做事。
善良,可以成为最坚固的商业模式。
写在最后
胖东来我学不会,也复制不了,但它像一座灯塔,提醒我作为产品经理的初心:做产品,最终是回到“人”本身,用善良和真诚,创造真正的价值。
希望这些带着刀哥个人视角的思考,能对你有所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