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书疯狂“挑衅”钉钉,到底是为了啥?

     分类 [产品经理]
2025/7/22 16:14:39 浏览量  16 喜欢  0
导读:在 7 月发布会前夕,飞书 CEO 谢欣接受晚点采访时说:在多维表格这个产品上,飞书至少领先钉钉 12 个月!而飞书首席商业官林婵则表示已经申请上架企业微信和钉钉,她公开喊话:“企业微信的流程都已经走完了,钉钉你们要抓紧啊。”

飞书疯狂“挑衅”钉钉,到底是为了啥?

印象中,这是第一次飞书如此赤裸裸的“挑衅”钉钉。

在 7 月发布会前夕,飞书 CEO 谢欣接受晚点采访时说:在多维表格这个产品上,飞书至少领先钉钉 12 个月!

而飞书首席商业官林婵则表示已经申请上架企业微信和钉钉,她公开喊话:“企业微信的流程都已经走完了,钉钉你们要抓紧啊。

那飞书为什么如此“火药味十足”呢?

我觉得主要有 个原因。

第一,飞书和钉钉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

我一个朋友曾经在飞书负责销售团队,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大客户他都快拿下来了,甚至标书都帮客户写好了。然后钉钉介入,用飞书几分之一的价格拿下了项目。

林婵在飞书负责商业化,她对这种事情应该见过不少。

第二,飞书的商业化,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依靠飞书文档、多维表格等明星产品,飞书在美妆、茶饮、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都拿下了众多头部客户。

商业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然就敢于主动发起进攻。

必须承认,最近两年,飞书越来越懂 ToB了。

以前的飞书很强调体验,但是现在的飞书越来越强调“实用”。

比如最新版的多维表格,就重点更新了表容量以及性能——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大企业最关心的点。

但是,飞书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简单来说就是:大部分中国企业都“配不上”飞书。

举个例子:最近刷到一个短视频,博主说某餐饮品牌花 100 万买了飞书,包括飞书 people,但是他觉得就是花冤枉钱。

因为餐饮是人力密集型行业,而飞书 people 脱胎于字节跳动,其实更适用于知识密集型企业。

他认为,就这家餐饮企业来说,一年 10 万的办公软件就够了,根本不需要一年 100 万。

再举个我身边的例子。某几千人的企业购买了飞书,用于考勤等办公场景。但是因为账号实在太贵,只买了几百个。

结果就是:上了飞书以后,都没办法全员打卡了。

必须承认,飞书的战略是自洽的:高端定位,聚焦有钱的企业。

但飞书的产品不仅仅是“贵”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很多企业其实“不需要”这么好的产品。

比如,飞书的 OKR 虽然在字节用得很好,但很多企业实施 OKR 都是失败的。

因为OKR 能不能用起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基因,远非一个 OKR 系统能解决的。

所以飞书的战略其实有一个前提:足够多的“先进企业”。但是在中国,显然不是这么一回事。

那为什么飞书的商业化进展还不错呢?

除了飞书的明星产品确实好用(我自己也在用),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他们的营销能力,真的非常强。

比如,我相信,大部分参加了飞书发布会的高管,都会产生“我要不也试试飞书”的念头。

举个例子,一个粉丝告诉我,CEO 刚从飞书发布会回来,就给他布置了任务:思考一下,要不要多花几倍的钱,用飞书换掉钉钉?

至于原因,他说了两点:首先,飞书出身字节,而字节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工作方式;其次,这次发布会分享的企业家,都是中国最优秀的一批企业。

由此可见,飞书的营销效果有多好了。

但是,很多老板有一个误区,认为有所谓的“先进管理方式”,而且,只要应用了这套“先进管理方式”,那么“我也能变得先进”。

这就好像很多企业都在学华为,但是大多都只学到了狼性文化、加班制度,但是却没有学到华为的人才激励。最后的效果不言而喻。

其实,不是他们不想学全套,而是他们的生意,支撑不起华为的高薪体系。

说到底,企业经营要遵循客观的规律:商业模式往往决定了管理方式。但是反过来,管理方式只能去适应商业模式。

比如中国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就只能采取更简单直接(CUBAO)的管理方式。强行照搬字节跳动,结果只能是削足适履。

当然,我并不是反对向先进企业学习。但是以为用了先进企业的软件,自己就能变得先进,那就真的太天真了。

 

标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苹果iOS虚拟币充值(抖音钻石、快币、薯币、比心币、他趣币、陌陌币充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