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裤子放屁,这不是产品创新
今年2月14日情人节前夕,我跟我老婆说,自己平时喝水的杯子太大了,想让她送我个新保温杯,能泡茶就行,大小在500毫升左右。
因为我的两个保温杯,一个300毫升太小,一个800毫升太碍事,且都没有茶漏(我是个爱喝茶的养生职场人)。
就这样一个我以为很简单的诉求,引发了后续一连串的意想不到。
我老婆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开始在各大平台滋养她的购物欲...紧接着各大平台又开始猜她喜欢,推荐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杯子。
看她每天在手机上刷商铺那么起劲,我开始隐隐感到不安,也开始后悔向她提这个要求了。
就这样过了几天之后,我收到了情人节礼物。
讲道理,作为一个男人,在这种节日能够收到礼物,就已经很荣幸了,但我不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
作为工作多年的产品人,我老婆选的杯子,触及了我的产品底线,也为我带来产品思考。
这是一个创新型的“磁弹杯”,杯身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创新点在于杯盖,有个磁铁,有个球形开关。
磁铁可以吸住放茶叶的滤网(我实在不知道这玩意叫啥,姑且叫它“茶漏”吧...),打开开关,茶漏就掉下去了。把杯子倒过来,茶漏自己又吸上来了。神奇不?
其实它这样设计,也是为了解决传统水杯泡茶的一大痛点:一直泡着,太浓了。
从商家的宣传语上可以知道,亮点是“一键泡茶”、“茶水分离”,即可以通过这个磁铁开关,随时控制茶叶在水里的时间。
可事实上,能做到吗?
我用了几天之后,就发现了如下几个问题:
1、当你把水接满之后,是不能“茶水分离”的。
一个500ml的水杯,大部分人会习惯接满吧?水一旦接满,茶漏是在下面,还是被吸在杯盖上,又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想让茶水分离,需要喝掉四分之一,或者少接四分之一的水,这样茶漏在杯盖时,水就够不到它了(我竟然莫名其妙的想起了“乌鸦喝水”的故事)。
如果你说:那你以后少接点水不就行了?
我的回答是:我为什么要因为产品的不合理而改变自己的习惯?
2、当水很烫的时候,是不能茶水分离的。
所以,当水很烫的时候,你是不可能喝掉四分之一的。
而且不得不说,这款保温杯的保温效果确实是好啊!如果我不把盖子打开,四五个小时怕是不能喝上一口。
所以,如果你想喝水,需要把盖子拧开晾着。
而这时,茶漏不特喵的还得在水里泡着嘛~
你这个杯盖磁铁,有啥用?
3、当你身边没有其他杯子的时候,也是不能茶水分离的。
基于上述的两个问题,如果你有多余的杯子,把这个保温杯当做“茶壶”,泡一会之后,将茶水倒到另一个杯子里,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可是,我们无论是外出还是在公司,有几个人会准备好几个杯子?
因此,还是无解啊!
4、新的问题:漏水啊。
在实际使用场景下,还产生了新的痛点:茶漏里的水,它会往外流。
也就是说,如果你把茶漏吸到了盖子上,当你打开盖子准备喝水时,是不是得把盖子放到一边?
这时,盖子上的茶漏就开始滴水,滴答滴、滴答滴,滴答滴答滴答滴的你桌子上、手上、哪哪都是!
综上所述,我非常不明白,
这款磁弹杯设计的意义是什么?炫耀你的家乡盛产磁铁么?
所以,我跟我老婆说,不好用,要不咱退了吧,你就给我买个普通的杯子得了,又便宜又实用。
我老婆说:行,反正以后我再也不给你买东西了,买了你也不喜欢。
这句话看似毫无力量,却字字珠玑印入我心。
我说:不用退了,我特别喜欢,是我out了,享受不了高科技带来的生活品质飞跃。
于是,几天后,我把它当做了茶壶来用:重新找了个玻璃杯,在保温杯里泡茶,几分钟之后倒到玻璃杯里。
好了,我现在变成了教室里、工位上拥有两个水杯的,
茶艺师。
你可能会有疑问,那出门的时候怎么办?又不能随身带玻璃杯。
我想说:嗯,我不出门了。
所以你说,这个杯子好用吗?
可是网上卖的特别火,我想知道那些好评用户,都是怎么使用的?
你们教教我呗。
产品启示
产品创新一定要以用户为中心,即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业务场景为中心。看用户现在的痛点是什么,再考虑如何解决。
而不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却制造另一个新问题。
更不是为了炫技,为了高科技应用而创新,这不就本末倒置了吗?
不能因为有了这个工具,这个新技术,就一定要生搬硬套到业务场景上。
当你有了磁铁,就一定要应用到保温杯里,这和“手里有锤子,看谁都是钉子”不都一个道理吗?
你觉得生活中,还有哪些设计者自嗨的产品呢?
最近比较火的MEGA算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