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招人,某大厂总监的三不要

     分类 [产品经理]
2023/9/15 10:02:53 浏览量  421 喜欢  63
导读:思维和认知提升,才是出路

关于招人,某大厂总监的三不要

今天一大早,一个在某大厂担任产品总监的朋友让我给他推荐几个产品经理,他们上周刚释放出来一些 HC 准备招人。

 

除了把岗位要求发给我之外,他还特意补充了三点,说具备这三个特点的人他们不要。

 

对于这三不要,我觉得可以拿出来和你们分享下,尤其是做产品的同学,顺便可以照照镜子。

 

第一不要,自我觉察力低且情绪控制能力不强的人。

 

对于这一点,我的理解是需要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情绪稳定,是衡量一个成熟职场人的重要标志。

 

其实不仅是产品经理,我认为所有的岗位对候选人都应该提出这个要求,因为这能直接提升团队工作效率和质量。

 

情绪不稳定的人往往容易脱离理性去思考问题,非理性决策对产品的影响很大。

 

例如,有的人一旦遇到和自己观点对抗的人就急,说不了几句就上头,以至于别人都不喜欢和他打交道。关键是,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是别人的问题。

 

这,就是典型的自我觉察力低,无法由外向内去审视自己。

 

以前我面试产品经理的时候喜欢问一个问题:「你在过去的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重大挑战?以及你是怎么解决的?」。

 

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人会用一段项目经验来回答,也就是说事。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会谈到人的问题,因为这的确很难。

 

曾经有个产品经理在面试中回答了我提出的这个问题,他说过去遇到过最大的挑战是平衡技术、设计、业务同学之间的情绪诉求。

 

所谓情绪诉求,其实就是让大家感觉好受一点,不会因为需求的变更和项目的难点而沮丧,甚至是排斥。

 

为此,他的做法其实也很简单,做好充分沟通。尤其是对于需求背景的提前阐述和用户场景的讲解,这花了他大量的精力。

 

不过效果还可以,大家能以比较客观平稳的心态开展并完成工作,这可比过程中随时排雷更轻松。

 

你看,他就是个自我觉察力很强的人,而且比较善于控制自己以及别人的情绪。

 

第二不要,一年换一份工作的人。

 

我见过最夸张的简历是一位工作了 7 年的产品经理在 8 家不同的公司干过,平均每份工作干了不超过一年。

 

对于刚工作两三年的人来说,一年一跳似乎觉得很正常,这不仅能丰富工作经历,也能在薪资上带来不错的涨幅。

 

不可否认,这种方式在前期是奏效的,但同时也会埋下隐患。

 

首先,一年时间不足以深入了解一家公司的业务和产品,如果只是做的表面工作,实践质量会非常低。

 

其次,一年一跳的人在职业稳定性上不会让人放心。

 

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招聘方,愿意引进一个明年可能就要走的人么?要知道,招聘成本也是很高的。

 

另外,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后期跳槽的难度也会增加,慢慢就会发现跳不动了。

 

公司招人之所以愿意给你开出高于上家的薪资,是因为买断的是你未来几年的成长空间,这是对你成长性的提前买单。

 

如果你没有完成这种成长,即便短期内跳槽也是无法实现薪资上涨的,跳不动涨不动就会成为常态。

 

当然,也并不是说一定要在同一家公司干多少年,这依然取决于当时环境和情况的判断。

 

第三不要,缺乏产品思维的人。

 

对于产品思维,最近我有了一些新的理解,这里也跟你们聊聊。

 

在我看来,产品思维是一种思考方式,而产品认知是一种理解方式。先思考,才能理解。

 

因此,认知是思维的结果。

 

既然产品思维是一种思考方式,那必然有这种思考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就是产品。

 

围绕产品思维,我觉得可以从四个方面构建这种思考方式,分别是用户、场景、需求、定位。

 

用户是人,人既是个体,也是群体。理解用户,就需要从个体和群体的特征、情绪、行为出发。

 

比如小红书的用户和抖音的用户有什么区别?那就可以从他们各自的用户特征、情绪诉求、行为模式出发去思考。

 

场景是用户所处的环境,需求是基于用户场景产生的,脱离场景的需求往往不成立。

 

需求分成多个层次,也区分紧迫程度。需求的本质就是用户在某个场景中遇到的问题,只有找到了真实问题,才能提高对需求的命中率。

 

有了用户、有了场景、有了需求,此时就可以围绕产品做定位了。

 

定位,简单说就是定范围,每一款产品都有自己的范围,范围即标签,范围即边界。

 

比如知识星球这款产品,它的定位就是社群工具,这是它的范围,也是它的边界。

 

如果知识星球开始做偏离工具属性的社交网络,那就偏离了他们的定位。

 

如果一款产品没有自己清晰的定位和产品原则,那产品就容易跑偏,需求也没有判断标准,对应的产品经理就会很难受。

 

从用户、场景、需求、定位四个角度出发去思考产品,就是最通俗易懂的产品思维。

 

对于一个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产品经理来说,具备产品思维不难,但取决于他所处的实践环境以及自我学习和总结能力。

 

对于这三不要,只是一个参考,并不是标准,可以作为审视自己的一个新角度。

 

可能有读者会好奇,按照这三不要,他们招聘产品经理的要求是不是很高?

 

其实我觉得还好,第一点可能有天赋的部分,第二点纯粹是个人规划和选择,第三点可以靠后天努力学习。

 

因此,外人看起来的高要求或许只是内部的最低标准。

 

当别人已经提高要求的时候,不跟进,本身就是一种退步。

关于招人,某大厂总监的三不要
················· 唐韧出品 ·················

 

标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