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一个合格的AI产品经理,我认为有2个要学习第一个学习做AI模型与AI应用的竞品对比,第二个是收藏几个AI模型与AI应用评测榜单,从而得到最优质的模型以及开源智能体。如下京东智能体官方做的智能体竞品对比,这个模板可以作为AI产品经理的PPT素材了,一分非常不错的竞品对比。这是京东本周上线的一个全新的智能体Joyagent,直接对比Manus类产品,用户可以通过输入任务,智能体可以一键完成任务,应用在终端类上完成。JoyAgent-JDGenie是一个通用的多智能体框架,对于用户需要定制的一些新场景功能,只需将相关的子智能体或者工具挂载到JoyAgent-Genie即可。为了验证JoyAgent-JDGenie的通用性,在GAIA榜单Validation集准确率75.15%、Test集65.12%,已超越OWL(CAMEL)、Smolagent(Huggingface)、LRC-Huawei(Huawei)、xManus(OpenManus)、AutoAgent(香港大学)等行业知名产品。
针对Joyagent智能体,京东走了一条和阿里不一样的路线,就是all in agent,并且选择完全开源了。相比于阿里的Qwen系列模型,京东率先推出是agent。现在我们虽然都说开源,但是开源的逻辑却不一样,从前面竞品对比可以看到有的是服务端开源,有端开源,有框架开源,有的只是协议开源,而这次京东走出了一个自己的路,通过开源MANUS的服务,来吸引不少开发者,从而减少了开发者的开发成本。在电商平台激战下,京东选择了下场外卖后,然而作为电商平台衍生出的云服务商品牌,现在国内阿里云、华为云第一,而京东云几乎就没有什么市场,在云服务厂商连排名都没有。根据Canalys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云计算市场报告,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与百度智能云已经占据了云计算市场接近71%的份额,而京东云的市场份额并未被单独列出,而是与一众中小云厂商归类为others。我在加入了京东智能体的开发者群交流后,仅仅一天就一个群有接近100开发者加入,因为我们也选择了这个智能体应用做私有化部署。可以看到是得到了非常多的开发者关注,这还是开发者,包含了产品经理和开发者,还不是普通用户,在本身国内开发者从业者就有限的情况下。京东智能体100%开源,让京东云带来了破天富贵的流量。因为这次Joyagent的智能体吸引了不少开发者,导致这次京东云的网站打开的流畅体验度受到了影响,实际操作没有腾讯云、阿里云流畅。不过从社群运营的群主来看,京东云私域运营还是以京东云客服名称命名来运营的,而不是以Joyagent智能体的团队名称命名,虽然群名字是Joyagent。这一点就和之前我体验的其他大厂AI产品试用群不太一样了,别人都是单独的产品名称企业微信群,而不是以京东云品牌来命名。在现在京东云官网可以看到,其技术论坛博客博主,也都是自己的京东公司开发者博客,不像阿里云、腾讯云真的有外部博客用户那样在发帖并且提问技术交流,并且发帖时间也是去年了。可以看到几乎没有什么人气在AI模型社区的Hungingface上,现在中国的开原模型已经占据了其半壁江山,成了国际主流,除开DEEPSEEK之外,热门趋势榜单都是开源的国产模型。而比较遗憾的是,现在是没有京东JoyAI模型的排名。排名第一的是清华智普的GLM4.5,紧追其后的是Qwen3.0coder,并且阿里作为开源模型代表,Qwen系列成了模型的标杆。几乎非常多的开源与智能体应用都是选择阿里的Qwen3.0成为LORA的底座或者量化微调。有实力的厂商选择卷模型,而京东则选择了走智能体这条路,和京东云的诞生故事一样,在基座模型上,京东比别人晚了不少年。从产品经理的职位工种与技能来看,选择像京东这样的智能体做AI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是最容易的方式,也是最容易出成绩的。依靠大模型为底座,专注在用户场景与需求上,构建AI在浏览器、应用终端的操作,专注在上下文提示工程上,从而解决用户的实际生产问题,这个是智能体马上就可以做到的。而大模型厂商则是底座问题,需要涉及到大量的模型训练、算法等问题,不仅超出了很多产品经理的专业知识(很多文科出身的产品经理),即使模型训练出来了,也需要再次思考用户场景对应的开发应用界面与操作逻辑,才能够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我认为,通用智能模型厂商最终会朝着智能体应用也就是Manus这样的角度发展,而Manus类这样的产品就是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型作为底座引擎,就像现在我们的AI编码工具,可以切换不同的AI模型作为底座,才能孕育大量的产品经理职业需求。所以京东这次选择向右,all in agent 发力,我认为也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策略,毕竟现在在AI应用上的场景,始终还没有做到最好,仍然缺乏杀手级应用。最后做个调研,你现在做AI产品经理,你更看好智能体的Manus类产品,还是大模型厂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