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维之:选择与放弃
做选择有时候真的是太难了,今天从两个角度聊一聊“选择”
1、所谓被迫,其实也是主动
比如你的女朋友要你陪她逛街,其实你是不愿意去的,你可能想打球、聚会、或者打游戏。但是如果你不选择逛街,可能会面临争吵,耗费很多精力哄对方开心。所以你被迫选择了陪她逛街
因为是被迫的,所以你心情很差。但实际上,只要是选择,都不存在“被迫”,都是自己的主动选择,因为双向权衡之后,A与B之间你主动选择了你认为的A
如果有一个A+的更优选项,我们一定会选择A+。正是因为没有A+,在A和B中,我们做出了当下相对更优的选择
所以,没什么被迫,都是自己选的。因为你完全可以不这样选,只是另一个选项的结果,我们更不愿意承担罢了
工作中也是一样,你在公司工作不开心,想要离职,是继续工作还是离职,无论多么难以抉择,最终的决定也是你当下的相对更优解
2、选择意味着放弃
《底层逻辑》这本书中提到:
学会选择,常常就是学会放弃:选择一个,放弃其他。选择有时比努力重要,但放弃有时比选择更重要。我们应勇敢选择,然后享受好处,承担坏处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陷入选择困难,其本质是不愿意放弃另一个
比如工作中的多种解决方案,似乎效果差不多,但又不能都要,一定要做出选择时,我们可以采用“放弃思维”来评估
把不可量化的事情量化,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
我们可以区分多个维度和指标,为各个指标评分,或者从各个指标角度考虑,哪个可以放弃。比如从用户画像、业务价值、商业价值、成本、时间周期、投入产出比等多个角度进行量化
从10个选项中选择1个很难,但从10个里放弃1个却很容易。当我们难以抉择时,换个角度看看哪个更愿意放弃吧
当然,做出选择的另一个难题,是对于选项的全面考量和推演,这里又要运用到深度思考、结构化分析、评估推演等思维方式
所以,产品思维中的各个分支,都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最近我便在采用选择与放弃的思维方式审视自己当下的各类事项。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如果只能保留一件事,我会留下哪个?
最终的答案是:每日阅读
所以,公开日更快要停了,我会换一种输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