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如何分析用户反馈

     分类 [产品经理]
2023/4/1 22:09:54 浏览量  725 喜欢  30
导读:用户说的不一定对,用户说的不一定容易标准化,更要洞察无法触达的用户

产品经理如何分析用户反馈

今天想聊一聊即便能接触到用户,用户的反馈真的对我们有利吗?或者说应该如何筛选、利用用户的反馈呢?在收集反馈之后应该注意哪些,以免深陷“用户思维”

下面我来整理收集到这些“用户声音”之后,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用户说的不一定对

虽说我们要经常向用户学习,但是他们说的内容也不一定都正确,所以我们一定要拥有一颗随时分辨的大脑

因为每个用户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思维,并且经受了很大的环境因素影响。比如同一个行业,不同公司的流程千差万别,当你访谈几个用户之后,会发现大家说的都不太一样。同样的业务有的公司说可以做,有的公司说不可以做,那我们听谁的?

比如用户吐槽说某个功能不好用,可能是因为他恰巧用不到,也可能是他不喜欢里面的交互或者排版,还有可能是他之前用过类似的功能,因为没有达到预期,或给他的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进而否定了类似的功能

所以说,吸收用户的反馈很重要,辨别用户的对错更重要

2、用户说的不一定容易标准化

即便用户说的对,业务上也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真的能够在产品层面予以解决吗?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影响其他用户,也可能这仅是这一小部分用户的诉求。当然有些用户的反馈也极具“特色”,可能几类用户的诉求都不相同

所以,有些用户反馈不容易做到标准化

那么,对于这类反馈我们怎样解决呢?有些可能会采用“曲线救国”的方式,通过其他功能结合起来解决,虽然麻烦,但毕竟解决了;有些大客户的特色化,我们可能会单独维护一个版本,或者为大客户增加标签,让具有此类标签的用户使用这些功能;也可能置之不理

但归根结底,我们需要分辨用户的场景是否可以标准化,或者是否可以通过配置化的形式解决。否则系统的版本越多,特色化功能越多,从业务架构和系统拓展性、易用性上都将受到不小的影响(当然,钱多的时候例外哈~)

3、“防范”专家型用户的建议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专家型”用户,他们对业务非常了解,或者对互联网软件很了解。他们也会站在产品设计的角度来审视这些功能,经常能够提出一些直击要害的问题

但是,专家型用户的建议依然要注意防范,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太专业了,反而忽略了普通用户的思维方式和使用习惯。而我们的产品受众,更多的是这些普通用户

比如我在调研一些软件时,操作习惯一定是跳跃的,目光也一定是多变的。之前我和家人聊一款软件哪里哪里不好用的时候,我爸说:我觉得这个非常好用啊

所以,专家的建议,需要认真思考,并代入普通用户思维来评判到底要不要采纳

4、更要洞察无法触达的用户

之前在整理用户调查问卷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像“幸存者偏差”一样,收集上来的反馈,都是那些愿意反馈的用户,希望产品能解决他们问题的用户,相对忠实一些的用户

而有时我们需要知道没有被调查到的用户在想什么

比如他们为什么不愿意使用;是哪些问题导致他们流失;他们有没有觉得哪款竞品更好?而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几乎无法得到,只能通过有限的反馈和调查、分析来推演

因此,我们一方面在接纳用户的声音,辨别用户的声音,更要想办法“扩大”用户的声音,去寻找那些我们无法触达的用户,去寻找那些占比更多、更普遍的用户声音

记得在几年前,我们的产品刚开始设计,每当收到一个大客户的反馈之后,自上而下都非常兴奋,像打了鸡血一样尽量的吸收这些意见。现在回顾起来,反而缺少了以上提到的对用户反馈的“过滤”和“标准化”

虽然说了这么多和用户对接的利弊,但仍然会有很多同行苦于无法接触到用户。最后,针对这个问题我来整理自己的建议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明天我将继续分享和用户相关的话题:如果产品经理在工作中确实很难接触到用户,应该怎么办?
 

 

 

标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苹果iOS虚拟币充值(抖音钻石、快币、薯币、比心币、他趣币、陌陌币充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