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ision Pro和安卓XR,我看到了下一个微信和WhatsApp

     分类 [产品经理]
2025/5/27 11:43:59 浏览量  1613 喜欢  31
导读:下一个微信的终端:MR眼镜

在vision Pro和安卓XR,我看到了下一个微信和WhatsApp

2015年在乌镇互联网大会,有人问马化腾下一个微信是什么
“许多人问微信之后会是什么?这取决于用户终端的改变,从大型机到PC,到联网的PC,到移动端。”马化腾说。

几乎是每20年,终端的演变会对整个信息业态甚至对整个经济业态产生一个重大转变。我们在思考下一代的信息终端会是什么呢?会是汽车还是穿戴设备?甚至比如说我们看到AR、VR这种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可能我们未来会戴上眼镜通过视网膜投射,我们可以跟人、服务、设备连接,不需要像现在用手机,而是通过视网膜沟通。这有未来吗?我们现在看到了这个趋势,但是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未来。但是我相信所有人都会非常关注整个科技界的发展。甚至在未来我们可以想像,也许我们未来跟信息者沟通是通过脑电波的方式,也许你带着穿戴设备可以通过脑电波沟通。当信息时代发生巨大转变,我们整个经济社会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而我的回答是:下一个微信的终端设备是MR混合现实与AR眼镜
从现在来看,目前MR混合现实设备在全世界已经有3家可以搭载空间计算的微信了,分别是vision Pro、PICO 4 Pro /ultra 、quest3、rokid、以及谷歌眼镜。
以及现在MR的终端数量是353万,并且每年增长在29%。
作为国内以及全球第一批的vision Pro 空间计算的开发者与产品经理,我认为下一代微信的出现,在2026年左右到来。
那个时候设备出货量在500万左右,就会有领先的社交平台出现。
目前在空间计算应用里看到了相关的微信雏形,比如现在陌陌孵化的inspaze,就是来其微信的雏形。
在vision Pro和安卓XR,我看到了下一个微信和WhatsApp
vision Pro的persona社交,下一个微信
就在这周,我带着团队做的医谷云盘,正式接入了vision Pro的persona功能。
如果你也在用vision Pro,你可用下载医谷云盘,可以通过直播链接 其他在线的手术医生用户,完成空间计算下的直播
在vision Pro的使用里,使用persona的前提是需要进行录入,如下是需要vision Pro的前置摄像头进行扫描,完成个人的表情与人物建模。
在vision Pro和安卓XR,我看到了下一个微信和WhatsApp
现在vision Pro重建的数字人精度,是可以欺骗过现在的人脸识别,甚至是支付宝、微信支付的人脸验证。
如下图是B站某博主做的测试,将其persona登录国家政务平台,可以发现现在的人脸识别校验都在persona上完全失效。
在vision Pro和安卓XR,我看到了下一个微信和WhatsApp
 
在vision Pro和安卓XR,我看到了下一个微信和WhatsApp
在vision Pro和安卓XR,我看到了下一个微信和WhatsApp
其实破解这个人脸识别解锁,我并不意外,因为persona的原理实际上就是采集面部表情特征,而这与人脸识别的原理是一致的。
而面部表情特征是各类应用算法的基础标准,因此persona能够通过现在各类应用市场APP的人脸验证。
在空间计算里,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只能使用虹膜识别,才能够将其生物特征进行保密,因为目前虹膜特征是最佳的选择。
vision Pro背后的下一代微信与WhatsApp
我在使用vision Pro体验空间计算时,因为其重量的原因,导致用户不可能长时间使用,就连我这个体型身高183,体重170斤,还经常健身的人,都不可能超过5小时佩戴,晚上在床上的时候更不可能。
所以像手机那样随时在线,目前还做不到,不过在第二代、第三代的重量降低后,我相信就可以解决了。比如有博主预测IOS 19的系统更新后,将支持vision Air进行连线。
在vision Pro和安卓XR,我看到了下一个微信和WhatsApp
vision Pro的persona通话,她就在你身边
我在vision Pro佩戴中,我几乎可以感受他就在我身边,尤其是当时我们调试的时候正在星巴克,当同时的影子出现在我的椅子身上的时候
在vision Pro和安卓XR,我看到了下一个微信和WhatsApp
我就感受到了真实的人的存在!这种存在感和真人在你一样,和现在的手机是无法替代你的。
并且还能够双方互相手势操作,并且在双手接触后还有对应的动画效果与声音,让大脑以为你们就在一起。
现在vision Pro的空间计算受限于网络传输带宽与信号
在网络仍然是5G下,如果稍微有信号不是满格,就会出现persona的通话数字人消失的情况。
在测试我们系统新版本的时候,就因为由于网络环境问题,导致出现默认的iPhone默认头像。
在vision Pro和安卓XR,我看到了下一个微信和WhatsApp
下一代微信和WhatsApp 就是头号玩家
现在目前是苹果搭建的这个persona,我认为就是下一代“微信”的雏形,不过考虑到设备算力与网络问题,现在最多支持9个人,而不像微信那样支持500人的群。
persona的基础还有来自于设备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数据,也就是说如果有那个硬件厂商可以开放手势、面部甚至是前置摄像头的数据,产品经理就可以构建这样的数字人交互,完成数字人直播社交。
也就是空间计算的微信了。
本次我们在测试医谷云盘persona 的过程中,我的同事远在上海,但我却在成都,但是我们却感受到彼此在一起,是真正的在一起,而不是手机文本消息,并且还一起开了一个远程会议。
空间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我们娱乐的应用,而不受限于地域与空间,甚至是时间(现在persona不支持录像功能),也就是如果可以你可用和你过去的persona影响进行交互。
QQ打不过微信,是因为微信是基于移动互联网
在微信上线的时候,很多人以为QQ可以成为微信,其实基于手机原生能力开发的微信手机,因为手机有流量、LBS地位以及交互方式是单手操作,而基于鼠标和键盘的QQ就没有那么快的可以适应微信了。而打败微信的是移动空间互联网
空间计算原生能力有眼球和手势,而这些能力是手机没有的,这些需要空间应用的场景来做产品设计,而这些产品设计不是微信改版就可以完成的
 
在vision Pro和安卓XR,我看到了下一个微信和WhatsApp
 
从软件研发的架构来看,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发的APP微信,要想适配于空间计算,不仅是要适配尺寸,还要考虑到以前针对用户屏幕手势操作改为眼球、与空间肢体手势操作,整个功能变化。
说白了空间计算下的系统操作语言都变了,什么都要重新做一遍,还不涉及到产品设计与交互。
并且在空间计算里,大量会使用3D的效果,其中用户社交的头像、人物、语言、社交动画等都是3D的,这都是需要重新开发。
而不是平面的,即使有AI技术的辅助,这些都需要产品经理从头开始进行空间计算的产品设计

 

标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