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SaaS产品的平台账号模式和租户账号模式
前言
在 SaaS 产品中,存在两种个人账号管理方式,一种是个人在平台注册账号后,当被租户邀请时可以作为租户的员工使用 SaaS 软件,这种称之为平台账号模式;另一种是租户给员工开通账号,员工凭借租户开通的账号登录后使用 SaaS 软件,这种称之为租户账号模式。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势,本篇我们就来讲讲两种模式具体的区别。
平台账号模式可以ToC
从注册便捷性上来说,显然平台账号注册更方便。个人可以直接自己注册、体验和使用,如果使用过程觉得好的话就有一定的可能转化为付费的企业用户、甚至还可能直接面向 C 端用户收费。因此,可以看到,平台账号模式可以促进产品用户增长,具有 PLG (产品驱动增长)特性。实际上,市面上有很多产品都是这种模式,比如钉钉、飞书、伙伴云等等。
而对于租户账号,个人是没法直接体验产品的,只能是先以公司名义订阅 SaaS 软件(有些提供免费试用),然后才能为个人开通账号。显然,个人用户是没办法直接体验产品的。
是不是所有的产品开放体验就能促进用户转化呢?实际上却是不一定的。对于易用性好的产品,个人用户可以快速上手的话,那么通过平台账号提供产品体验是可以提升付费转化率的。但是,对于某些垂直类的 SaaS,产品本身可能涉及的业务比较复杂,还需要有规范的业务数据支撑(比如财务 SaaS 软件),那么开放体验的话,用户可能难以上手,反而会“劝退”这些用户。而且,一旦造成不好的“第一印象”,后续再让这些用户转化难度可能还会增加。这个时候,就不推荐使用平台账号模式了。这种情况下,通过引导潜在客户留下联系方式,由市场团队培育客户意向,并争取到上门演示的机会,会是更好的选择。
平台账号模式登录更便捷
平台账号的登录是十分方便的,因为是个人自己注册,账号会更好记(通常是手机号或邮箱),也可以统一登录体验。比如账号密码登录、微信扫码登录、App 扫码登录等等。只是,如果一个账号属于多个租户的话,需要在登录后选择租户(通常平台会默认上一个租户,登录后可以切换租户)。
对于租户账号模式,就会有点复杂,因为账号是企业分配的,一是账号不一定好记,二是为了区分不同的企业,通常账号之外还需要区分租户。这是因为,不同的租户之间,可能会有同样的账号(典型的情况是一个人在多个租户有账号,都用他的手机号、邮箱或者姓名拼音首字母开账号)。因此,登录的时候,需要用户额外提供租户信息。下面是几种可能的设计方案:
给每个租户分配一个独立的登录网址,通过登录网址区分租户。这种缺陷是租户员工需要记住这个网址;
给每个租户分配一个简短的租户代码,登录时需要同时输入租户代码;
给账号后添加租户尾缀,比如账号是 abc,租户尾缀是@129933,登录的时候输入账号为 abc@129933,本质上其实和租户代码是类似的。
不管哪种方案,租户账号模式登录的时候还是会稍微麻烦一点。
租户账号的数据安全性更强
在使用钉钉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就是离职后,依旧可以找到与前同事的的聊天记录。在聊天记录里,难免会探讨公司内部的业务问题和传输一些文件资料。实际上这就是平台账号的一个缺陷,尤其是带有 IM 功能的平台账号模式。因为个人用户之间可以相互聊天和传输资料,而平台又不能识别聊天内容(从法律上来说这属于侵犯隐私)。因此,这种模式下,实际上对租户来说是有资料外泄风险的。所以,有不少大的企业会有内外网两套系统,工作相关的资料只能在内网流转,外网则用于沟通。
也是在最近,发现了钉钉的专业版支持了企业账号模式(不过需要付费升级),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有两大核心的数据保护点:
账号数据归属于企业
员工离职账号回收
这种情况下,当员工离职后,他的账号也就被企业回收了,这样的话,就无法再登录原先的账号去获取我们上面提到的聊天记录内容了。所以,从数据安全性上来说,显然租户账号模式会更好。
总结
关于两种模式如何选择,看我们产品的具体业务,如果产品简洁易用,那么使用平台账号模式会更好些。产品负责,需要演示培训那么采取租户账号可能更合适。同时,需要特别注意数据安全性,假设产品允许跨租户进行个人之间的传输文件资料和聊天会话,那么就会涉及离职后的数据安全问题,这种情况下平台账号可能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