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思维三个层级:利己,恰当,利他
张三李四王五三个人出去玩,各订了一间酒店,假设每间房500块钱。对于旅游城市,或者旅游旺季,一间房500也属于基本水平了
张三觉得,我花了500块钱定的酒店,就住一宿,而且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睡觉,所以觉得很不值。为了让自己心里平衡,他开始做这些事:
打开了房间所有的免费用品,矿泉水、茶叶包、速溶咖啡、一个人开了两套牙刷,甚至打开了梳子、香皂等,即便他不需要,但他觉得自己花钱了,就要消耗掉
而且将毛巾、浴巾、浴袍统统用了一个遍,洗澡的时候开到最大的水量,一边开着喷头,一边去洗漱台刷牙
红茶绿茶咖啡都尝了尝,虽然他不喜欢喝茶,也不喜欢喝咖啡,但觉得自己既然付费了,那这些都应该用一用
一系列操作完成之后,心满意足的睡下了,他觉得500块钱虽然不值,但自己尽力了
李四和张三有些区别,他没有考虑性价比,只是选择自己需要的
想喝红茶,就泡了一杯,第二天起床想喝咖啡,便冲了一杯
自己一个人需要一个毛巾、一个浴巾、一套洗漱用品,他便“按需开启”
他喜欢洗澡,所以把水温调到舒适的区间,好好享受了一次大脑放空的淋浴过程
王五总被另外两人调侃“抠门”,他自己带了洗漱用品、拖鞋、毛巾,所以没有打开房间的相应耗材
王五有节约用水的习惯,他觉得在全球变暖、资源环境紧张的当下,节约、环保的习惯和意识应该是每个人都要具备的,自己也始终在点滴践行
所以他洗澡的时候水量开到中等,当中途离开时,会先把开关关上。比如打沐浴露时,其他人是开着水,站在旁边操作,而他要把水关掉,需要的时候再打开
王五不觉得自己是抠门,因为订房的时候他没有觉得500块钱贵,只是在遵循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罢了
其实以上三位,就是比较典型的用户思维的三个层级:利己、恰当、利他
张三是利己主义,讲究个人收益最大化,关注点仅限于此
李四是恰当,讲究等价交换、相互认可、各取所需
王五是利他,习惯站在更宏观的层面来审视自己的行为,希望能通过小事为世界贡献一丝力量
上面的故事是我虚构的,只是以住酒店为例类比阐述这三者的区别,希望各位看官不要把立意定在“保护环境”这件事上,这只是今天聊的表象
背后则是广大用户思维、用户心理的三种类型区分
我猜测,大多数人应该都是李四这种恰当的用户观,包括我自己也是
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考虑用户心理,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会有不同的目标、定位、交互、预期
我们在与人打交道时,也要明白对方的用户心理,进而更有效的触达、沟通、影响、合作
梳理用户思维,也是产品思维这个宏观定义下的一个分支,只有了解用户、知道用户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能做什么、愿意做什么,才能更好的利用产品思维设计出更有价值的产品
就像利己的游戏、恰当的工具、利他的公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