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层面仰视拼多多不想延期 分类 [产品经理] 2023/5/6 14:06:07 浏览量 796 喜欢 30导读:曾经的我你爱答不理,现在的我你高攀不起 昨天看到了一篇文章,“拼多多1.3万员工人均利润242万 背后三项核心能力”(原文链接:http://www.100ec.cn/detail--6627123.html) 第一反应是:拼多多竟然这么赚钱 之前我所从事的行业,别说人均利润了,人均营收能做到30w+的企业都属于过得不错的。从互联网公司的数据来看,人均营收能到200w的已经属于佼佼者,何况拼多多的数据是人均利润。顶礼膜拜 拼多多自诞生伊始,就始终存在极大的争议,口碑不断下滑、数据却越来越好,从之前的赔本赚吆喝,短短几年达成亮眼的数据。在去年诸多互联网大厂都在裁员的阶段,拼多多反而扩招了不少团队。抛开其他角度,单从产品层面,这款“口碑一般”的平台,也值得我们众多从业者仰视 首先,我很少用拼多多,前两年参与了几次砍一刀的活动,白嫖过一个空气炸锅,一个搅拌机,真实售价应该在100-200之间,成本就不晓得了。之后白嫖的门槛越来越高,也就没再参加 但是我发现身边用拼多多购物的人很多,除了参与各种活动,日常购物也会在上面逐渐养成习惯(淘宝好惨,拼多多、抖音电商这两年把它的流量抢占的不轻呀) 尤其是对于日常几块钱、几十块钱的小物件,这上面是真的又便宜了不少 我看自己的购物记录,买得最多的一款商品是南孚电池,买了三次,确实比其他平台便宜很多。不过我的购物习惯还没有被改变,第一反应依然是淘宝和京东 从产品核心竞争力上,它仅通过一个“省”字,并把“省”做到极致,便从电商红海中脱颖而出 一直被用户吐槽的“砍一刀”等活动,即便大家怨声载道,但又有多少人仍然抱着再试一次的心态继续参与呢?反正参加了又没多大的损失。这帮产品经理对人性的研究很彻底呀 这两年我在帮别人砍价的时候,也在观察游戏的设计与区别,感知到了用户成本的渐渐增长。最初帮朋友砍价,可能30秒就能完成,现在没有1分钟应该是完不成。而且从一分钱,逐渐变成1个元宝、1个钻石,就问你还有没有耐心继续 它也是首次敢于取消购物车设计的电商产品。基于拼多多的成功,现如今依然很少有同类产品有勇气不做购物车功能。而且页面上随处可见的倒计时,也为用户营造了一种紧迫感。我相信有很多互联网初级用户都会被这种设计“逼迫”下单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拼多多的用户定位,用户分析,用户习惯做的非常不错。无论是对下沉市场、四五线城市的初期定位,还是现在对于中高端市场,一二线城市的围攻,这帮产品团队始终没有停止对用户行为、用户心理、用户期望的研究 据说,平台现在有“仅退款”功能,对于一些收到货但质量不满意的情况,平台会直接退款,且不需要退货(我也是听别人说的,自己没有试过)。这个功能也突出了平台的勇气,以及对用户体验的高质量守护 虽然引起了商家的集中不满,但平台做到一定规模之后,话语权就由不得你了(就像上个月美团广东省那边的某市骑手罢工一样,最终还是被平台“硬解”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搜搜)。不过,这个功能后续是否会失控,是否会延伸出新的“羊毛党”,还需要平台多花心思 最后,是这个平台只发力于移动电商,pc版仅支持商家。专注,或者说有勇气砍掉边缘业务,我想这也是产品定位、商业定位的勇敢决策。毕竟现在那些传统电商,对于pc版的垂死挣扎,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文章开头链接的那篇文章,建议大家看一看,无论你如何瞧不起这个平台,无论你是否在使用它,无论你对它的价值观,商业模式多么摒弃,它的盈利能力、流量、产品设计和竞争力就在那里 一款产品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成功的产品在产品设计上都有很多共性的底层逻辑 当然,平台的负面新闻依然很多,问题也会持续涌现,这些今天不评论,不探讨。以上内容仅从“产品设计”角度展开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 喜欢 ( 30)分享微博微信QQ 标签 产品经理上一篇:支付系统:如何对接第三方支付通道(一)下一篇:如何从0到1做项目:项目规划篇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相关推荐 智谱 GLM4.5 PPT 模式全攻略:轻松制作专业幻灯片 对比了一下钉钉和飞书的多维表格,我还是继续使用伙伴云 释永信玩AI,碾压多数CEO 阿里Qwen向左,京东JoyAgent向右 详解沪深交易所的“清结算体系” AI产品经理怎么实打实的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