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这些?AI?机器人明星产品,你不能错过!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已然成为全球 AI 机器人领域的焦点舞台,众多前沿产品纷纷亮相,展现着科技的无限可能。
8月8日至12日,由中国电子学会、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共同主办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悉,本届大会设置约5万平方米的机器人博览会展区,展区包括创新馆、应用馆、技术馆三大展馆,20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的1500余件展品集中亮相,首发新品超100款。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机器人的盛宴,看看有哪些亮眼的明星产品吧!
一、服务机器人:生活中的智能帮手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两款产品尤为引人注目。
1.1 星尘智能 S1
从设计之初就专为 AI 而生,其创新的绳驱传动设计,高度模仿人类肌肉和施力方式,能毫秒级低延时精准复刻用户动作。即便面对未知物体或环境变化,它也能快速理解、调整策略,出色完成任务目标。
1.2 星海图 R1 Lite
则是家庭场景的好帮手,能自如移动,凭借自然语言指令完成整理床铺等复杂任务。其背后是星海图即将重磅发布的端到端 VLA 基础模型 G0,这也是全球首次实现全身运控的长程柔性任务现场演示,意义非凡。

二、人形机器人:向人类靠近的智能体
人形机器人一直是大会的热门,此次也有多款产品大放异彩。
2.1 傅利叶 GR-3
秉持“温暖科技” 理念,采用柔肤软包设计与全感交互系统。莫兰迪暖调配色、超跑级内饰材料及安全环保的 “固特棉 GFOAM” 软包内里,让它在外观上就给人温暖之感。全身配备 55 个自由度,搭载自研全感交互系统,集成听觉、视觉、触觉三大模块,增强了情绪传达能力。
宇树科技带来了两款优秀产品。
2.2 宇树科技 R1
重约 25kg 的轻量级产品,起售价格 3.99 万元,集成了语音和图像多模态大模型,支持打拳、跑步等复杂动作,其 EDU 版本作为开放平台提供软硬件接口,为开发者和科研机构提供了二次开发空间。

2.3 宇树科技 G1 格斗款
拥有先进的动态平衡算法,能做出迅猛出拳、凌厉高踢腿等高难度动作,即使意外摔倒也能自主恢复,运动协调性接近人类。

2.4 中国电科人形机器人
身高 170 厘米、体重 75 千克,最大运动速度可达 10 千米每小时,跳跃距离可达半米左右,跳跃净高度 20 厘米左右。它能在高度为 20 厘米的台阶和坡度不大于 20° 的坡面上自如行走,还具备自主充电、自主规避危险、倒地爬起和姿态保护功能。
2.5 Q 系列人形机器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智能性,能完成各种复杂动作和任务,可应用于科研、教育、娱乐等多个领域。





以上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http://www.ia.cas.cn/kxyj/kydt_1/202403/t20240301_7008345.html
2.6 越疆 DOBOT AtomⅡ 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拥有双脑决策和双臂协同能力,能完成机械臂轴承旋紧、零件分拣、接打爆米花、制作煲仔饭、家务整理等复杂任务,展现出灵活的上下肢协同控制能力与瞬时反应速度。
在 WRC 现场,它左手将机械臂轴承旋紧至 0.1 毫米公差内,右手同步将不同规格的零件分拣至六宫格料箱,双脑决策+双臂协同,将“聪明+能干”发挥到极致,引得观众直呼:“太像一名员工了”!
2.7 灵宝 CASBOT 02 双足人形机器人
身高 1.63 米,体重 55 千克,可用于展览讲解、科普教育、科研高校二次开发等,关节扭矩大幅提升,运动能力更强。
2.8 自变量 “量子 2 号 (Quanta X2)” 轮式双臂仿人形机器人
全身具备最多 62 个自由度,操作灵活,能满足服务、家庭、工业等多类复杂场景中对灵活操作的诉求。基于 WALL-A 模型和行业首创 “臂 + 灵巧手” 一体化全身遥操方案,还展示了通用深度清洁的能力。
三、外骨骼机器人:助力行动的黑科技
外骨骼机器人在助力人们行动方面展现出强大实力。
3.1 傲鲨 VIATRIX
独创 FLOAT 360 浮动式髋关节架构与腿部电机设计,配备自研车规级响应电机,双腿总计 46Nm 的强劲动力配合 AI 步态算法,拥有四大功能模式,还具备 IP54 级防尘防溅水性能。

3.2 中国电科白虹轻量化助行外骨骼机器人
整机重量仅 2.2 千克,采用航天级碳纤维复合材料与仿生关节构型,创新研发多模态传感器阵列与人工智能算法协同工作,可针对不同场景实现动态优化输出,能有效降低老人日常活动肌肉疲劳感。
四、仿生机器人:可爱又智能的伙伴
仿生机器人以其可爱的外形和智能的交互深受喜爱。
4.1 大象机器人 metaCat2025
是升级版的仿生猫,新增了眼睫毛,耳朵可以动,嘴巴可以张合,还可以眨眼,后续还将新增人脸跟踪功能,互动性更强。

4.2 大象机器人手宠 pawbots
有豚鼠和兔子两种形态,既可以放在手上互动,也可以挂在包包上当挂饰,小巧又精致。
五、特种机器人:高危场景的替代者
特种机器人能在危险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5.1 中国电科半人马机器人
下身是灵活的轮足组合,上身装备机械臂,整机 32 个自由度、双臂可提供 12 公斤以上的抓举力。它能像四足机器人一样稳步前行,又能像轮式机器人一样高速移动,可替代人类完成灾难救援、治安维护等多种任务。
5.2 “无畏” 具身智能机器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为极端环境而生,应用于排爆、生化核危险物处置等高风险场景。可选配多种运动单元,如标准履带、双摆臂履带、四足、无人机等,能适应各种复杂地形,可自主智能操作或人机遥操作。
六、更多特色机器人产品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还带来了多款灵巧手产品。
6.1 类人自由度灵巧手
主要面向高端科研和技术验证需求,凭借 21 个驱动控制 25 个自由度的设计,实现堪比人手的灵活度,12×8 阵列指尖触觉传感器和 5 公斤负载能力使其能轻松完成穿针引线、调制咖啡等精细操作。
6.2 通用智能灵巧手
提供两种配置选择,L1 版本采用 7 驱动 15 关节设计,实现 15 公斤负载;L2 版本 12 驱动 12 关节,负载提升至 20 公斤,能满足更多需求场景。
6.3 高速自适应灵巧手
最大手指关节速度可达 720 度 / 秒,在高节拍的生产线上游刃有余,独特的机械自适应结构无需复杂传感器就能自动调节抓取力度。
6.4 三指灵巧手
采用 4 个主动自由度配合被动自适应结构,5 公斤负载能力,手指关节速度超过 180 度 / 秒,成本控制在极具竞争力的水平。
此外,还有以下产品:
6.5 “无际” 具身智能机器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专注于工业场景的多样化需求,能完成从地面到两米高度的全范围作业,头部和腰部的俯仰功能配合系列灵巧手,可自主操纵各种工具,在各种工业场景中完成高速抓取、零部件搬运及装配等复杂任务。
6.6 “无忧” 具身智能机器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瞄准公共服务、家庭服务、养老助老等民生场景,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人机交互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成都造” 机器人也表现亮眼。
6.7 “安仔” 智能康养伴侣机器人
可置于床头、壁挂或移动摆放,是具身人形机器人的分身伙伴,搭载多模态传感器,集健康监测、安全预警、情感陪护于一体。
6.8 焜傲多宝多功能机器人 R3
集合了多种 AI 算法与智能控制,配置不同操作头,结合磁震波、内源热等技术,满足 SPA、中医馆、养老社区等场景的理疗需求。
6.9 ROADBOT 越凡路宝
是室内外一体配送机器人,基于自研“类人感知” 算法,适用于社区、园区、展会等大面积场景,可在室内外搬运杂货、食物等,能全天候应对风雨等极端天气,提供 24 小时不间断服务。
6.10 具身智能四足机器人(成都造)
搭载了自研军工级芯片“金石智算”,采用全国领先车规级关节模组,模块化秒级换装,适应石油、核电、消防等全场景。
6.11 灵宝 CASBOT W1 轮式具身智能机器人
覆盖了当前人形机器人在通用感知交互、基础任务执行等方面的典型形态构成,具备较强的智能感知和任务执行能力。
6.12 灵宝五指轻量灵巧手 CASBOT Handle-L1
为首发产品,在柔性抓取方面表现出色,可应用于多种需要精细操作的场景。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这些 AI 机器人产品,涵盖了生活、工业、医疗、救援等多个领域,它们的出现不仅展示了科技的飞速发展,也让我们对未来的智能生活充满了期待。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机器人会更加深入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更多便利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