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吐槽一些常见的产品工作雷点

     分类 [产品经理]
2025/7/18 14:15:47 浏览量  13 喜欢  0
导读:甚至还听过中厂技术主管对此感慨 “这个行业最优秀的产品经理已经不流通了”。意思是本人的宏大方向一定正确,但能实现这个方向的最优秀的人,请不来,空悲切。

本文主要是吐槽一些常见的产品工作雷点

一、

女朋友跟我吐槽一款 O2O 家政产品的体验很差。

我说体验很差,你不也还是在用吗?这就是 “产品价值高于产品体验” 的直观表现。

我经常说:产品体验不重要,产品经理要关注产品价值。

尤其是产品百万日活之前的用户体验完全不重要。只有当体量足够大的时候,体验的提升才会转化为商业价值。

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体验与用户价值是解耦的,体验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用户价值。但是当体量足够大的时候,体验提升带来的转化效率的提升,品牌价值的提升,可以兑换为更大的商业价值,这才是抠体验的时候。

很多小体量的产品,体验稀烂但价值坚挺,不也活得很好。增强体验并不能直观地带来日活增长,日活与价值相关,与体验无关。

这时会有很多人不服,举许多小体量但体验好的产品例子。

这有什么稀奇的,我的所有产品体验都很好。因为体验是产品经理能力与品味的自然溢出。如果一个产品经理的品味很好,他设计的产品体验自然就很好。

但另外一些小体量产品,产品经理不太行,哪怕是同样的研发成本,产品体验也不太行。

这里有一个外行不太了解的事情是,好的体验并不需要耗费大量研发成本,而是依赖于产品经理 “手稳”,一把搞定,不来回横跳。

大部分的产品体验成本支出,都是因为第一版没做好,第二版,第三版,来回改。

即便如此,仅仅为了 “产品体验” 来回改,对产品来说也是不划算的,因为体验并不对应直观的指标。正确的方法是:当某个模块有一个高价值的迭代目标时,能力与品味好的产品经理,顺手就把体验也一起迭代了。

最后我对女朋友总结道:高阶 PM 普遍把价值作为自己的目标,体验只是自己能力和品味的自然溢出。我们仅仅追求用户价值,当一款产品的价值值得我出手时,我会自然而然地把体验做上去,这是我的品味的自然流露。如果我觉得产品价值不值得出手,我是没兴趣去改进体验的,哪怕甲方付够了钱,我也丝毫不感兴趣。

二、

做产品,想清楚很重要,但最烦一步到位。

想清楚,想的是 “价值”。包括 1、怎样的产品方向,2、怎样的用户价值,3、怎样的商业价值,4、怎样的运营周期,5、怎样的投入,6、怎样的风险回报比。

这些都是要提前尽可能想清楚的事情。

然后把所有想清楚的事情 12345,放在一起排优先级。

但做产品有时候会遇到的是,一件想清楚的事,在落地过程中存在一些方案缺陷,被别人要求 “既然是已知缺陷,那就要去解决,一步到位,不要上线后改来改去”。

你妹。

难道是我不想解决已知缺陷吗?显然现在没有解决的思路,或是现在出完美方案的不确定性太强,性价比太低。

这时,如果不是重大缺陷或高成本陷阱,最佳策略是快速上线观测反馈。在真实的数据反馈中,一方面所谓 “已知缺陷” 可能没那么重要,另一方面用户反馈也会给解决缺陷带来更多思路。

只要想清楚快速上线的收益预期是什么,风险预期是什么,数据指标是什么,快速上线就是最佳选择。

如果非要 “一步到位,解决全部已知缺陷” 再上线,大概率拖拖拉拉几个月,实在憋不出性价比高的解决方案,最后拖到提意见的人没脾气了,这才同意放行。

也就是用高昂的时间成本来证明 “我真的已经尽力了” 再放行。

你妹。

所以做产品是一件独裁的事情,广泛听取意见,少数专业人士集中决策。参与决策的人越多,产品越烂。试图满足所有人,那么总会有人觉得 “此处存在已知缺陷,而我的意见很重要,先解决再放行”。最终要不是花费大量成本去解决不重要的问题,要不是精疲力尽拖到他无奈放行。

三、

前几个月跟同事吐槽,很多时候,我们这个行业会听到各种伟光正的发言,每个字都对,针砭时弊,掷地有声,指出改革发展的宏大方向。

接着问:

  • 谁做?(改革的负责人是谁)

  • 咋做?(改革的切入点、阶段划分、阶段性策略是什么)

就沉默了。

下次开会,这哥们继续把以上伟光正发言再讲一次……但还是不知道谁做,咋做。相当于他把正确的宏大叙事重复一百次,也许就能激励到有人挺身而出 “我做!” 然后拿出一整套方案上报审阅,批改到满意为止。

这不是个人的问题,也不是公司和行业的问题,这是人类共通的问题。

而我经常遇到的事情是,我拿出改革的切入点,阶段划分,阶段性策略,甚至连方案和执行都包了下来。

但别人看了以后不满意,觉得不符合他对改革的高预期。

好的,you can you up。

他不 up,他就想我拿出他满意的方案来。

这时候内心 OS:(我可去你妈的吧)你觉得这个行业谁行,你去找谁。

不带情绪的表达是:这个方案已经是当前各种约束下的最优解,我们先落地,回收反馈,回收更多市场信号指引下一步动作,观察和顺应演变而不是一步到位。

然后激情 battle。

就很烦,他妈的。

所以我说 “这是人类共通的问题”,意思是,如果你不懂行,就不明白约束是什么,判断不了约束下的当前最优解是什么。这时你容易过于乐观地下判断,低估难度与周期,把挫折归因为 “人不行”。如果你能找到行的那个人,也很好,但找不到,甚至还听过中厂技术主管对此感慨 “这个行业最优秀的产品经理已经不流通了”。意思是本人的宏大方向一定正确,但能实现这个方向的最优秀的人,请不来,空悲切。


内容来自“用思考交换思考”的 PM 思辨社区「犬校」。©2017-2025

 

标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苹果iOS虚拟币充值(抖音钻石、快币、薯币、比心币、他趣币、陌陌币充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