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跨境支付「大动脉」CIPS
人民币终将起飞,我国的支付方案会连接全世界!这个历史进程,离不开一个大国重器CIPS
本文将全面且详细地拆解CIPS的参与者、账户体系、流动性管理、清算模型、支付处理逻辑等核心内容。(本文获得了CIPS官方同学的私信点赞,由此可见,这篇文章十分值得一读。)

最近人行出了CIPS的新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规则(征求意见稿)》,在文章底部对新旧规则做了详细的对比,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翻到最底部。
1.关于CIPS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简称CIPS)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专门负责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业务的批发类支付系统。该系统提供实时全额(RTGS)和延迟净额(DNS)两种清算模式。
它能够为全球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跨时区的资金清算结算服务,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2.CIPS的参与者
CIPS的参与者分为直接参与者和间接参与者两类。其中,直接参与者可进一步细分为境内支付直接参与者和境外直接参与者。


境外直接参与者需借助资金托管行,向其在CIPS系统中的资金账户注入资金。关于注资的具体逻辑,后续在流动性模块会详细阐述。
3.CIPS模式下的账户体系
跨境支付清算离不开相应的资金账户,毕竟,最终清算的本质就是不同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在CIPS模式下,主要涉及的账户模型如下:
CIPS的账户模型设计如下:在央行开设一个统一账户,各参与方需将资金充入该账户。不过,由于央行仅提供一个总账户,为清晰记录各参与方的资金余额,CIPS自身也构建了一套账户体系,用于分别记录各参与方的资金余额。此外,机构在CIPS开设的这些账户,还承担着实际清算业务的功能,在每日交易结束后,会与央行账户进行资金结算处理。
因此,在这一模式下,各参与方的资金转入CIPS账户的流程为:参与方通过大额支付系统进行转账操作,相应资金会从其自身的清算账户中划出,导致该清算账户余额减少,同时资金转入CIPS在央行开设的统一账户中。

4.CIPS的运行时序
CIPS的运行时间为“5×24小时+4小时”,即在法定工作日全天候运行,系统运行分为日间场次和夜间场次,共设有7个运行状态,分别是营业准备、日间处理、日间业务截止、场终处理、夜间处理、夜间业务截止以及日终处理。

详细的运行时序安排如下表所示。

5.CIPS参与者流动性管理
要进行跨境支付清算,各类参与者在CIPS系统中的零余额账户必须具备充足的资金,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动性保障,简单来说,就是账户里得有足够的钱。
5.1.流动性调整模式
参与者可以通过注资、预注资、调增、调减等操作,来增加或管理其在CIPS账户中的流动性。


另外,鉴于CIPS实行5×24小时运行机制且设有夜间场次,而大额支付系统在夜间并不运行,因此参与者需要为夜间场次的流动性进行“预注资”或“预注资调增调减”操作。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对其在央行的清算账户中的资金进行冻结处理,此处就不再展开详细说明了。
5.2流动性风险控制
除了为参与者提供管理流动性的工具外,CIPS同样制定了一系列策略来规避流动性风险,例如采用净额结算保证金、实施排队机制、设置余额预警等措施。具体工具如下表所示。

6.支付清算模式及原理
尽管CIPS系统已经建成,但目前新旧支付模式仍并行存在,清算行、代理行等传统模式依旧可行。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剖析CIPS建成前的传统模式与当前的CIPS模式,以便对人民币跨境支付有更深入的理解。
6.1.CIPS建设前
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的常见模式包括清算行模式、代理行模式以及非居民账户(NRA)模式。在这些模式下,清算行、代理行和结算行均通过大额支付系统完成人民币跨境业务资金的清算处理。
6.2.CIPS建成后
各直接参与行(直参行)可直接通过CIPS系统办理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业务;而各间接参与行(间参行)则需借助直参行来办理跨境支付清算业务。
6.3.老模式与CIPS并行
在CIPS模式下,原有的清算行模式、代理行模式以及NRA(非居民账户)模式仍然适用。不过,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清算行相当于CIPS的直接参与行(直参行),而部分直参行则扮演着间接参与行(间参行)代理行的角色。
6.4.CIPS+CNAPS双引擎
CIPS建成后,承担起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的主要职责,其功能可理解为进行账务记录(记账);而大额支付系统(HVPS)则为CIPS提供日终资金结算服务,其作用可理解为完成实际资金划转(给钱)。二者协同配合,共同实现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的全流程。
7.CIPS标准收发器
CIPS标准收发器是适用于直接参与者、间接参与者以及企业之间的业务处理组件,它作为支付清算链路中各参与者进行信息交互的工具,具备开箱即用的特性,且采用ISO20022标准,能够实现各参与方之间指令标准的统一。该收发器既支持通过API进行对接,也允许直接使用GUI界面操作。本文对此不做过多阐述,感兴趣的同学可自行深入研究。

8.CIPS的业务处理
CIPS所处理的业务主要分为支付类业务和信息类业务两大类别。其中,支付业务涵盖客户汇款、金融机构汇款、批量业务以及金融市场资金结算业务;信息业务则主要包括查询业务等。以下列举几个典型报文示例,后续将仅以“111客户汇款”报文作为案例展开分析,其他业务类型的分析方式与之类似。

8.1.客户汇款(支付类)
客户汇款指的是在汇款业务中,汇款人与收款人双方至少有一方为非金融机构的汇款业务。其中,单笔发起的客户汇款业务采用实时全额结算的方式进行处理。
1)汇付处理流程
需要明确的是,“客户汇款”属于报文类型,而与之对应的还有一个“业务种类”的概念,它指的是汇款的具体用途,比如货物贸易款项、服务贸易款项、个人汇款款项等。

付款人要付款时,先向间接参与行F提交付款申请,这时候间参行F就会扣减付款人在它那儿的账户余额。接着,间参行F把付款指令提交给直接参与行A,直参行A就扣减间参行F在自己这儿的同业存款。之后,直参行A把付款指令提交给CIPS,CIPS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会在系统里做账务处理,借记直参行A的账,贷记直参行B的账,然后把处理结果返回给直参行A。紧接着,CIPS把付款指令再提交给直参行B,直参行B就扣减间参行的同业存款。最后,直参行B把付款指令提交给间参行F,间参行F就增加收款人在它那儿的账户余额,并且通知收款人钱到账啦。

3)最优支付清算路径选择
由于一个间接参与行可能通过多个直接参与行来处理跨境业务,各参与者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合作关系。因此,一笔付款存在多条可走的路径。CIPS系统能够计算出“最优路径”,确保整体成本最低、处理速度最快。

8.2.场终和日终处理
从前面介绍的CIPS运行时序能够看出,该系统在日间会进行场终处理,在夜间则会开展日终处理,期间会执行CIPS账户清零、对账等相关业务操作。
1)场终处理
日间业务处理完毕后,系统进入场终处理阶段。在此阶段,系统会自动退回处于结算排队状态以及待结算状态的支付业务,同时将参与者日间账户余额清零。随后,系统会依次与大额支付系统(HVPS)进行对账,并向参与者发送对账报文。
2)日终处理
日终处理流程与场终处理较为相似,此处便不再展开详述。至此,关于CIPS的相关内容已全部介绍完毕。
9.系统业务新旧规则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