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对点需求的产品经理,就是牛马

     分类 [产品经理]
2025/10/28 10:19:03 浏览量  714 喜欢  2
导读:用球形思维找到自己的“产品框架”。

点对点需求的产品经理,就是牛马

 

最近,我在带着团队做BCI脑机接口系统算法研究的工作总算启动了,在这个项目启动的时候,我感受到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对我个人做产品甚至是做产品founder的影响极大

点对点需求的产品经理,就是牛马

还记得曾经做产品经理、高级产品经理时候,身边许多大厂的产品经理,晚上九点还在加班写 PRD 文档和画原型,白天则忙着参加各种业务会议。

PM在会议上,各部门提出自己的意见与需求,产品经理负责接收、整理。有的产品经理面对的客户甚至来自外部企业的业务部门。在这样的密集会议和任务下,产品经理的工作变成了不断地梳理需求、撰写 PRD、制作原型。

于是,原本带着理想创造者(Ideal Innovator)的角色,逐渐被现实磨成了一个纯粹的软件研发“牛马”,并且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产品经理的正常工作方式,但其实忘记抽象出自己在做一个又一个产品需求的本质,其实是通过产品去解决问题的本质。

即使是一个下拉筛选以及页面搜索,都是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内容不够、无法查找等业务需求”

有人问我:“为什么还要做产品经理培训,你说产品经理要消失了?”

前段时间我写过一篇关于 ChatGPT Atlas 浏览器 的文章。它几乎可以自动化完成产品经理所有的基础工作。

ChatGPT Atlas浏览器来了,产品经理都没用了...(原型/小红书/开发/项目管理全会!)

于是有人说:“那产品经理是不是就要被淘汰了?”其实并不是。

AI浏览器的出现,淘汰的传统意义上负责需求调研、产品设计、原型制作、PRD撰写的那类螺丝钉的产品经理,确实未来可被AI替代。

但真正的产品经理工作,根本不可能,或者我们不允许发生

一个产品从原型到上线只是开始,核心价值在于持续迭代与成长。就像一个小孩一样,产品经理要根据用户需求与市场变化,持续优化产品,而不是机械执行任务。比如,手机的核心是通讯;电脑的核心是生产力。AI 再智能,也无法替代这种“产品成长”的价值判断与设计美学,因为这个是产品founder的职责与定位,没有founder就没有这个产品出现的必要了。

这背后是产品价值观——就像企业的价值观,是AI无法学习的。

所以,避免牛马的产品经理就要有:球形思维 

与之相对的是 点对点思维,很多产品经理被业务方牵着走:还是前面一样,有业务部门说今天要“加个搜索”,明天要“做个导出”,后天又要“支持数据迁移”。
这就是点对点思维。而优秀的产品经理会把这些零散需求,抽象成系统性的产品规划进行球形思维

  • 搜索、筛选、导出,本质是数据查询模块;

  • 上传、迁移、备份,本质是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这就是球形思维

它能将碎片化需求整合为整体逻辑,统一规划,形成有生命力的产品。

如果你现在仍然是被动接需求的“点对点产品经理”,那你就是高替代性的“牛马型产品经理”。
而具备“球形思维”的产品经理,能把零散需求上升为市场洞察,从而创造出真正成型的产品。

一个大厂内部孵化的典型产品:语雀

在产品经理圈,如果说优秀的产品经理,那么就要说其语雀的创始人玉伯,也是我一直关注的产品经理。

语雀曾是阿里生态中最优秀的文档工具之一,但玉伯离开后,这款产品几乎“失去了灵魂”。在我有一次看到了玉伯分享的采访访谈,了解到语雀的诞生,本身就来自一种“畸形”的环境:它出自大厂公司内部孵化创新计划,起初得到支持,但等到用户量起来后,却因为与电商业务基因、以及盈利困难导致了语雀事业部的部门内离职率高、甚至是其人员晋升受限,毕竟这和大厂主线业务脱节,一个是电商业务,一个是做文档。

最终,创始人离开后,就随后曾经出现了语雀全网崩了,导致无数用户声讨,最终公司才不得不又继续投入了资源。

我曾经写过这篇文章的记录,当时语雀崩了,一度上了热搜。

阿里的语雀,崩了

我曾在 Twitter 上问他:“如果当时不在公司内部做,而是和几个朋友业余开发,语雀会不会走得更远?甚至是今天可能是一家伟大的文档公司或第二家notion?”
他没有回复我。但我想,这正是产品经理最大的命题:如何让‘工作中的产品’,成为‘自己热爱的产品’。

成为“球形思维”的产品经理,珍惜大厂的工程师同事友谊

我见过太多三十岁后的独立开发者,既是程序员,又是产品经理、运营、设计师,一人身兼数职。当他们的产品有了用户、有了收入,再想请回昔日大厂同事加入时,往往已不可能。

因为那时,别人首先会问:“你能给我多少钱?”——现实让理想变得遥远。

所以我常对身边的大厂产品经理说:多和开发、算法工程师做朋友。未来你要再找到那些懂算法、发过SCI、看得懂英文论文的人,一定会很难。一起在业余时间做出属于你们共同的产品,那才是最强的竞争力与壁垒。

以后你要想在自己创业能够招的到他们进来为你干事,是非常难的。至少在我现在来看,我要想招聘一个会看SCI算法的工程师甚至是英语雅思7以上的程序员,是非常难的。无论是薪资待遇还是成长匹配都难以获得他们的吸引。

优秀的产品经理的真正优势

曾经我写过一篇文章: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是什么样?,总结下来

  1. 资源整合能力 —— 能凑齐人、钱、事去推动问题的解决。

  2. 球形思维能力 —— 能从需求碎片中抽象出完整的产品框架。

  3. 产品价值观 —— 能判断一个产品“该不该做”,而不仅是“能不能做”。

阿里的语雀曾经在产品体验上、与产品时间线上都是远远领先腾讯文档的,但当创始人离开,产品失去方向,就像企业失去灵魂。这说明:产品经理不只是需求翻译者,而是产品灵魂的守护者。

要知道语雀2018年就上线了,而腾讯文档2024年。

球形思维就是产品架构思维:

最近我的脑机接口项目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从产品经理到脑机接口产品创始人,这一路上,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技术再先进,也离不开有思考力的产品经理,也就是要有自己的产品架构

我也非常感谢和现在一起并肩前行的开发工程师、技术伙伴们,因为他们不乏是我曾经的工作同事,也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能用球形思维找到属于自己的“产品框架”以及自己的技术合伙人。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标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苹果iOS虚拟币充值(抖音钻石、快币、薯币、比心币、他趣币、陌陌币充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