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替代,终于被我们自己玩死了

     分类 [产品经理]
2025/8/29 10:24:23 浏览量  625 喜欢  8
导读:何其悲哀

国产化替代,终于被我们自己玩死了

和一位央企朋友聊天,他们去年用某国产 ERP 替换用了十几年的 Oracle ERP。

目前的状态是:原计划半年整体上线的新 ERP 系统,用了一年时间只上线了一个基础模块,而且还是“带病”上线!

乙方项目组给高层汇报说,计划今年完成整体上线。而我朋友则明确告诉他们:别想了!明年能整体上线就不错了。
这就意味着,项目周期要被拉长好几倍。不亏才怪!
那为什么不能按计划上线?原因只有一个:项目做得太烂!
朋友给我举了几个例子:
1、二次开发很慢,比如基础模块上线 1 个月了,才完成 10 个定制报表开发。
2、乙方项目团队不懂业务,理解不了需求,更谈不上制定方案。
3、项目管理混乱,早期解决了的bug,到后面又死灰复燃。
那为什么做得这么烂?
首先,国产 ERP 的功能确实比不上 Oracle 这样的国际品牌,二次开发比例显著高于 Oracle。
但这个并不致命,不至于项目周期延长几倍。
真正致命的是:厂商项目团队的主力顾问,居然都是新手和实习生!
要知道,我朋友所在的央企,年销售额接近 3000 亿,这样的标杆项目,居然交付主力是新手!
其实,这个项目在招投标阶段,我就关注了。
当时,中标厂商的报价不到另一家厂商的一半!我当时就断言,这个项目肯定亏损。
因为根据这个项目的体量和复杂度,肯定要派比较资深的顾问,同时还得做好项目管理。
而如此低廉的报价,显然覆盖不了资深顾问的成本。
然而,中标厂商的朋友却告诉我:他们销售团队测算过成本,认为一半的报价也能盈利。
现在我明白了,原来他们打的如意算盘是:用廉价的新手和实习生来填充人天,用更低的成本来应对更低的价格。
结果就是:垃圾团队交付垃圾项目,客户怨声载道,ERP系统也上不了线,项目要亏得没边了。
那问题的根源到底出在哪?
我觉得首先还是高层的失职。
这家厂商做 ERP 几十年了,难道不懂得 ERP 项目“3 分靠产品,7 分靠实施”的道理吗?
难道不知道,新手为主力的项目团队,会严重损害项目质量,严重损害客户利益吗?
道理都懂,但是项目的真实情况,高层却未必知道。
他们只是高高在上的谈战略,但其实公司的根基已经溃烂。
除了高层失职,整个公司也习惯了欺下瞒上。
销售团队的负责人不晓得这个风险吗?
肯定晓得。
但是拿不下订单,他当下就要走人;拿下了订单,就算项目烂尾了,公司也需要人去收拾烂摊子。
中层管理不晓得下属的心思吗?
大概率也晓得的。
但是下属没有业绩,他就没有业绩,和公司利益相比,还是自己的利益最重要。
交付团队不知道项目将会严重亏损吗?
当然知道,毕竟客户的不满意已经写到了脸上。但是报喜不报忧,才能拿到项目进度奖金。
结果就是:所有人都知道问题,但就是解决不了问题!
何其悲哀!
但更让人悲哀的是:这样的国产化替代项目,居然不是个例。
我一个粉丝告诉我,他们国产化替代了 SAP 以后,SAP 仍然继续运行。
只是每天把 SAP 的数据导入国产 ERP,然后以 SAP 的数据为准。
领导美其名曰:双轨制。
至于为什么要“脱了裤子放屁”,倒不是 SAP 太香,而是国产 ERP 没有用起来。
而问题的背后,其实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那到底有没有救?
我觉得是有的,但前提是要放弃急功近利,真正把“客户第一”落到实处。
不能把“国产化替代”视为儿戏,认为“只要关系好,项目肯定能交付”。
价格战无法避免,但是必须有底线:那就是必须保障项目的质量。
有时候想一想,突然觉得很可笑。
在以前,我们抱怨国际 ERP 垄断了高端市场,国产 ERP 没有出头之日。
现在才发现,国际 ERP 主导中国市场的时代,反而是我们的黄金时代。
有序竞争,注重项目质量,大家都能赚钱。
现在呢?烂项目横行,整个行业没有赢家。
要是再不改变,恐怕整个 ERP 行业,都要被我们自己玩死了。

 

标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苹果iOS虚拟币充值(抖音钻石、快币、薯币、比心币、他趣币、陌陌币充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