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70 后产品经理怎样看待 “时代红利” 这件事
经常看到现在的人说,70 后 80 后吃了多少时代红利什么的。
与此同时,时代红利这件事最少 10 年为一个周期来看待。比如你觉得市场下行期自己很惨,这件事也得以 10 年为周期来看,一两年,两三年惨,其实说明不了什么。
我举个例子吧。
我 1995 年大学毕业,1995-2005 这十年间,累计失业 3 年左右。
不不不,事实比你想象的荒诞多了。
2000-2003,我在电脑商情报下属的平媒工作,最高做到了游戏周报副主编,并且在游戏媒体圈很红。后来和主编吵架,一怒辞职以后,2003-2004 累计失业了一年,在成都投了 100 多份简历硬是找不到工作,于是伪造简历,把 “副主编” 改成编辑,把中途另一份网游公司的 “市场部经理” 改成市场策划,去应聘一线的普通岗位。
还是找不到工作。
我被逼得实在没办法了,被迫离开成都去外地工作,一走就是 20 年。
2004 年,我去福州开公司,性质很奇怪,老板出钱,让我当总经理从头开一家公司。这事儿我给他办成了,从零做起的网游辅助工具最高 30 万日活,从零拉扯起来了二十多人的一家小公司。但我不喜欢做这件事,2005 年请长假回成都继续找工作,心想找到工作我就从福州公司辞职归乡。
找了小半年工作,投了几十份经理甚至策划级别的简历,我在成都还是找不到工作。
于是灰头土脸地回福州,继续做二十多人公司的总经理。
2006 年,我进入广州网易门户做内容总监。从此死了回成都的心。
所以你看,不单惦记着贼吃肉,也要再看看贼挨打。
70 后 80 后挨的打,是曾经长达十年以上,生活在一个就业环境极其贫瘠的社会里。我在十年里累计失业三年,没失业的时候做的是成都平媒副主编,成都网游公司市场部经理,上海游戏网站内容总监,福州网游周边小厂总经理,月收入从 5000-10000 元不等,但我在成都死活找不到一份稳定月薪 3000 元的工作——因为成都那时候只提供极少的互联网相关职位,其他招聘职位又不认互联网的履历。
我最后死心塌地进入互联网这个二十一世纪初的朝阳行业,我是被逼进去的,互联网之外的一切行业都不接受我,我被逼得背井离乡去做互联网。直到 2024 年才回到故乡成都。
所以年轻人现在当然可以酸——你们中年人吃到了时代红利什么的。
你有失业三年的经历吗?有二十多岁每周生活费 100 元的经历吗?(一碗牛肉面 5 元)
就像我后来再一次押中了筹码,从下行期的门户网站,转型上升期的产品经理,看上去再一次吃到了时代红利。
但你不知道的是,我转型产品经理的前五年,2008-2012,产品经理在网易没钱没地位,整整五年都没钱没地位,远不如当时如日中天的内容总监。
转型产品经理之前,我就是内容总监。
我转型产品,并非因为看明白了这是上升机会,仅仅因为我喜欢产品,狂热地喜欢产品,愿意接受一大笔损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这可是一笔长达五年的大额损失啊。承受损失时,我他妈才不知道五年后会上升呢,只是单纯的 “我就喜欢”。
然而在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火了以后,大家只知道酸:你们这些老牌产品经理,主要是吃到了时代红利。
而 95 后,00 后到底是时代的眼泪,沉沦在历史的垃圾时间里,还是存在某种现在尚不确定的时代红利,这件事也要以 10 年为一个周期来看(比如 2020-2030),现在评说为时尚早。毕竟 1995 年毕业即失业的我,毕业后累计失业三年的我,被迫背井离乡二十年的我,当时也觉得自己是一滴时代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