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AI平台架构+8张AI系统流程图(收藏)
分类 [产品经理]
2025/7/2 9:55:52 浏览量 303 喜欢 37
AI 平台架构是 AI 客服运作的技术基石。
其底层为数据层,汇聚多源数据,经清洗、标注后存储;
中间算法层整合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算法模型;
上层应用层则为各类服务提供接口。
AI 的主要架构可从技术实现与系统设计角度分为以下几类,其设计逻辑与应用场景各有侧重:
1. 集中式架构
- 特点
将计算资源、数据和算法集中在单一服务器或集群中处理。 - 优势
结构简单、部署成本低,适合小规模数据或单一任务(如简单聊天机器人)。 - 局限
扩展性差,单点故障风险高,难以应对大规模并发或复杂任务。
2. 分布式架构
- 特点
通过多台服务器或节点协同处理任务,数据与计算资源分散存储。 - 优势
可扩展性强,支持海量数据训练(如深度学习模型)和高并发服务(如 AI 推荐系统)。 - 典型框架
TensorFlow 集群、PyTorch 分布式训练、Apache Spark+MLlib。
3. 分层架构
- 感知层
通过传感器、图像识别等技术获取数据(如语音识别、视觉感知)。 - 认知层
利用 NLP、知识图谱处理语义,构建逻辑理解(如意图识别、知识推理)。 - 决策层
基于强化学习或规则引擎生成行动策略(如自动驾驶决策、智能客服响应)。
4. 混合架构
- 特点
融合符号主义(规则引擎)与连接主义(神经网络),结合逻辑推理与数据学习。 - 应用
医疗诊断 AI(规则确保准确性,神经网络处理复杂病例)、金融风控(规则规避风险,模型挖掘潜在模式)。
5. 联邦学习架构
- 特点
数据不动模型动,各节点在本地训练模型,仅共享参数更新,保障数据隐私。 - 场景
跨机构 AI 合作(如医疗数据共享、银行风控联合建模)。
6. 云边协同架构
- 云端
负责大规模模型训练与全局数据管理。 - 边缘端
在终端设备(如手机、IoT 设备)部署轻量级模型,实现低延迟推理(如实时翻译、本地图像识别)。
这些架构根据业务需求动态组合,例如 AI 客服常采用 “分布式 + 分层 + 混合” 架构,兼顾处理效率与语义理解能力。
AI 客服运作时,用户咨询先由接入层接收,经自然语言处理解析语义,再通过意图识别模块判断需求类型。
若为常见问题,从知识库匹配答案直接回复;复杂问题则调用推理引擎,结合上下文分析,甚至联动人工客服。
处理过程中,持续收集交互数据回流至 AI 平台,用于优化算法与更新知识库,形成 “服务 - 反馈 - 优化” 的闭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
如果觉得不直观,那么接下来简单点,分享几个相关架构或知识图。
01
AI平台架构图


03
亿图图示APP的AI能力


05
AI 平台核心能力

06
AI技术中后架构


08
AI在京东项目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



标签 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