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UI行业,过去那个黄金时代

     分类 [产品经理]
2025/5/27 11:47:05 浏览量  537 喜欢  71
导读:见证UI设计师从被“抢”到无人问津...

怀念UI行业,过去那个黄金时代

前几天,站酷推荐设计师的群里突然热闹了起来,真是久违的热闹。起因是一个原来在站酷很有名气的设计大佬,居然也转行了,他在群里提问转行后的行业情况。这一问,一下子好多平时不咋说话的大佬也冒了出来,原来转行的不止他一个。群里很多人都快40多了,慢慢的都没在做设计,做不下去了。

那位大佬说,前几年搞UI培训那会儿,教出来的学生就业率还挺高的,哪怕是2022年,大部分学生也能找到工作。但那之后,情况就急转直下。教出来的学生成功找到工作的寥寥,让他感到特别无力,这培训也干不下去了。他还说,现在接的私单,做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好意思往设计平台发,从业环境比之前差太多。

说实话,虽然我已经知道设计行业现在挺难的,但听到这种熟悉的人亲口说出这些,心里还是咯噔一下,感慨特别多。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曾经热闹的设计师群,一个接一个地安静了下去。我还记得以前,我发篇文章,有时候甚至能有好几百个微信好友加过来。他们大多会认真讨论设计问题,或者至少会问“大佬求拉个群”。但现在,这种情况几乎看不到了。我因为写公众号,自己也拉了不少设计师交流群,亲眼见证了它们从每日消息刷屏到“...”的省略号,到现在几个星期都看不到一条新消息。偶尔有点动静,也不是聊设计,要么是谁转发篇文章,要么就是一条广告。

上周在北京,我组织了几位星友搞了个小聚会,人不多,但聊得很开心。我跟大家聊了很多当年设计圈的事儿,我自己经历过的“UI黄金时代”。

可能是年纪真的大了,就像这个行业一样吧,我发现自己也开始不自觉地怀念以前的日子了。

想当年,那个UI设计师被“抢”的年代。

记得我2013年刚入行那会儿,“UI设计师”还是个新鲜词汇,那时候公司招人主要还是叫“网页设计师”和“美工”。很多人甚至不清楚UI究竟是什么,但只要你会画图标、会切图,基本就能找到工作。我第一份实习工作,面试就是让我现场切图。我切完了,老板问开发:“他切的图能用不?”开发说能用,老板二话没说就让我第二天来上班。那时候还听说,只要你图标画得好,就能进腾讯。

在那个年代,UI设计师找工作几乎毫无难度,甚至是被企业“抢着要”。好找到什么程度?我当年把简历在前程无忧之类的招聘网站随便海投一圈,一天能接几十个面试电话。而且只要我去面试,很少有被拒的,基本上都是直接谈薪资。所以啊,那个时候真的是,干得不爽就辞职,因为找下一份工作太容易了。

到了2014年左右,UI设计师更是炙手可热,整个设计圈子都沸腾了。站酷、UI中国上天天都有设计比赛,奖金也多,捧红了一批最初的设计网红。

怀念UI行业,过去那个黄金时代

Dribbble邀请码更是一码难求,那时候你要是有个Dribbble账号能发作品,那就是大佬的标志。因为是邀请制,作品质量都高,谁也不想浪费自己的邀请码给一个设计一般的人。

也正是在那几年,UI设计师的薪资开始飙涨。我身边一个做UI水平其实挺一般的朋友,跳槽薪资都能翻倍。我那时候月薪才8k,他已经拿到17k了,我当时听到这么高的工资,简直不敢相信。那几年,伴随着就业市场的火爆,大家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对未来都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信心。

我那时候觉得,只要有技术在手,不会愁工作,薪资也一定会越来越高。其实,身边的朋友,大家也都是这样的想法。

App创业潮和遍地的培训班

那是移动互联网创业的黄金时代。在深圳南山区的科技园里,扫码送礼品的活动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无数创业公司宣布融资成功,大举招兵买马。整个互联网行业,最缺的估计就是UI设计师、安卓和iOS开发。低门槛,又高薪,大批的人涌进这个赛道,我有认识做平面设计的,做建筑设计的,做市场营销的,做客服的,大学学生物的,学英语的都冲了进来。各种培训机构也看准了机会,一下子冒出来好多,连一些挺有名的设计师也开始下场搞培训,因为那确实比上班挣钱快多了。

有需求就有市场嘛,不能说培训班就是错的。只能说,在那个野蛮生长的年代,市场太乱了。只要你能教点东西,就能赚到钱,而且教出来的学生也确实不愁找工作。

但好像是从2022年开始,再加上疫情这几年跟催化剂似的,UI这个行业,仿佛一夜之间就“不行了”。

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企业对UI设计师的要求却水涨船高,设计师的技能边界也被无限拓宽。要知道,当年要是让UI设计师去做一张运营海报,这都算是不合理的需求。而如今,UI设计师的工作范围几乎无所不包,从品牌到运营,从字体到图标,从交互到视觉,从界面到略懂代码,从动效到3D……似乎没有什么是UI设计师“不应该”会的。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起点——那个被称为“美工”的时代,只是要求更高,薪资却在快速下降。

行业内卷,也不光是UI设计师这个岗位,程序员那边也差不多。容纳就业岗位最多的,从来不是大厂,而是千千万万的创业型小公司。但在今天,敢于创业的人越来越少,创业的方向也愈发逼仄,似乎任何一点火花都会被大厂迅速复制、碾压,再也不见当年那种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我时常在想,是不是因为自己在行业里待太久了?尤其是这几年,感觉设计领域几乎没什么大动静了,连所谓的“设计趋势”都没什么人总结了。记得以前在Behance上还总能看到一些引领潮流的设计趋势作品,现在也越来越少了。

这种沉寂,似乎并非国内独有,放眼全球,也鲜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出现。设计行业,从未见过如此萧条的景象。或许平面设计因其根基深厚,生命周期能更长一些,但互联网相关的设计领域,确实已经走在了下坡路上。

“认清形势,放弃幻想”——这句话用在当下的UI行业,再贴切不过。我们正处在一个无可争议的衰退期,市场需求大幅萎缩,而雪上加霜的是,AI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速了这种体感上的寒意。而当大多数人都清晰地感受到寒冬时,往往意味着衰退早已开始。

环顾四周,我发现身边失业的设计师越来越多了。他们设计能力并不差,但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时间一晃就是半年、一年,gap超过一年以后,慢慢地自己也不想再找了,公司那边可能也不太想要了。最终,一些人可能就此告别职场,或者至少离开设计这个行业了。

那有解法吗?

写到这里,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个腾讯前同事的真实故事,在我们社交圈里也是一个传奇存在了,我也挺佩服她的。多年以前,她在刚晋升并且拿到最好绩效的时候,选择了离开。在当时我们都特别不理解,为啥会选择在最好的时候离开。后来她去了新的地方,听说又用开火箭的速度晋升到了管理上百人的领导,又再一次在发展的最好的时候选择离开。

在佩服她的勇气的时候,我也在思考她的逻辑。或许每一次在最高光的时刻离开,意味着她看到了天花板,当突破这个上限没太多可能的时候只有离开才能突破。所以最终,她现在选择离开职场,自己创业,或许是她觉得创业,人生的天花板才可以更高。

所以,有时候被动离开,长远来看,说不定反而是件好事。被裁员反倒能逼着你去找第二次成长的机会,要知道自己就是自己发展的最大瓶颈,逼一把,说不定就柳暗花明了。身边有一些已经离开职场3年以上的朋友,他们现在混的其实还可以。所以,也有人说“失业要趁早”,这或许是对的。在一个走下坡路的行业里,天花板在逐步降低,想有大机会太难了。

仔细想想,我们大多数人终将有一天会离开当前的职场或行业,那么早点开始思考和准备,总归是未雨绸缪。想了,总比不想好,花10年想总比花10天想要好。早点开始去寻找能做一辈子的职业,尝试找到自己喜欢的事,这个非常重要。

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五年后,我会在哪里?十年后呢?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我想起,余华说过一句话:“相信好运在路上,就会过得很好”,我觉得挺有道理的,咱也别太悲观,车到山前必有路。保持乐观,总能过去,和大家共勉。

 

标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