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欠薪后,我才彻底明白,当公司出现这几种情况时,一定要警惕!

     分类 [产品经理]
2024/3/12 14:12:28 浏览量  1509 喜欢  64
导读:不要死等,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经历过欠薪后,我才彻底明白,当公司出现这几种情况时,一定要警惕!

01.

在职场混久了,都有机会遇到公司倒闭、拖欠工资的情况。

刀哥这次就遇到了。

年前,刀哥在一家二手车平台做产品经理。

这家二手车平台是个C2B平台,什么叫C2B平台?

就是个人的二手车(C)卖给车商(B),平台在中间进行撮合,并全流程服务。

我们大众所熟知的是二手车C2C平台,如人人车、瓜子、优信等,曾经这些平台没少投广告,『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是最著名的口号。

但是时至今日,这些C2C平台的生存现状并不好,即便有资本驱动,但始终没有探索出一套可以持续发展的业务。

二手车作为非标品,没有成熟的技术与法规,很难在个人与个人之间产生完全的信任。

所以现在很多C2C平台也都转型C2B。

你现在去瓜子商卖车,大概率都是拍卖模式,全国各地的车商来出价,很少有个人车主在出价。

刀哥所在的这家公司,没有做C2C,直接开始从C2B做起。

从21年成立至今,烧了大概一个小目标,始终没有实现盈利。

直到今年2月份过年回来,直接表态,发不起工资了。

也没有什么解决方案,要是去仲裁的话可以配合提供资料,如果愿意再等等,可以继续留在公司,直到公司能发出钱。

02.

其实我在1月中旬,就辞职离开了这家公司,但是2月发放1月的工资,我还是有半个月的钱没发下来。

当时我做出离开这家公司的决定,是基于我个人的观察,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经营。

公司的获客成本太高了,且业务链条太长,ROI根本算不过来。

我跟大家大概说下这个业务的全流程。

首先是获取线索,线索就是有卖车意向的客户信息。

然后电销人员联系客户,询问是否有进一步的卖车意向,如果有,就安排检测人员上门检测车辆,检测车辆后,生成检测报告,推送到拍卖场拍卖。

再由线下BD邀请全国车商竞价,车商出价后,线上的电销撮合人员,联系卖家是否愿意卖车,这个过程会持续拉扯,因为卖家始终会觉得自己的车可以卖更高的价格。

最后双方线上表示都愿意成交后,由线下门店销售人员联系车主和车商,线下看车交易,这中间车商又会觉得实际车况跟检测报告有差异,又是一轮持续的拉扯。

最后双方所有问题都解决,达成一致后,走成交的流程,成交后还要过户,退押金。。。

这套业务的流程太长了,每一个环节都有折损,每一轮的拉扯都有可能发生折损,耗时耗力。

要成交一台车,除了要想办法解决这些流转损耗,还要做飞单的风控。

线上的电销、检测人员、bd人员、销售人员、成交转化人员、后台运营人员,任何一个环节,只要发生信息泄露,都有可能导致这辆车通过车商私下成交,平台赚不到一分钱。

从线索到成交,整体来看,转化率不足6%,一条有效线索的成本大概是100,简单一换算,成交一台车, 获客的费用,大概要1600。

而平均成交一台车, 公司大概能多少服务费,答案是2000。

在这个成交链条里,每个环节都要提成,还有中后台的成本,其他成本,还有一些关联费用,这个账很难算过来。

持续不盈利,又没有资本进来,是很难把业务做起来的。

而且现在这个互联网环境,要靠资本把一个业务推动起来,一般体量的资本,显然是不行的。

在公司期间,我也没少写PPT,见过一轮又一轮的所谓『投资人』,但最后都没有下文。

二手车这个行业,C2B这个模式,市场规模和未来的空间确实很大,但是一般人一般的机构,是hold不住的。

03.

除了经营方面,我还发现另外一些问题。

在C2B模式中,车商要参与竞拍,必须要缴纳保证金。

车辆成交后,还要缴纳过户押金。

这两个费用,车商都是可以退的,但是那段时间退得特别慢。

全国车商都有意见,网上社交平台,有很多维权的案例。

这个肯定是不健康的。

保证金、押金这些都不能算收入,都是预支。

这部分钱,应该是在车商的账户不能动的,但是在持续不盈利,没有强势资本进来的时候,公司很有可能已经提前预支这部分钱,用于日常经营开支。

导致退保证金和押金很慢。

另外,其实在23年下半年的几个月,就有发工资很慢的情况,明明是15号发工资,但总会拖几天,总是说财务核算业绩,算税什么的。

我相信一家现金流健康的工公司,绝对不会干这种事情。

打工人,上班族,每月最关注的事情,一定是发工资,在这件事情上磨蹭,是非常敏感,容易引发联想的。

我基于以上的判断,觉得公司肯定出现一些问题,开始有了紧迫感,跟公司管理层也有沟通过,但是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总是说有投资要进来,在等,总是在等。

然后就另谋他路了。

而我观察公司里的很多人,完全没有一点危机意识。

尤其是技术人员,有时候大家私下会讨论一些公司的情况,有些技术总觉得这么大一家公司,怎么可能跨,老板一定有办法。

然后他们连公司的业务模式,经营情况一点都不了解。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干手上活。

很多人觉得,只要我把手上的事情干好就行了,其他的都不用管。

这是他们认为的一种『稳定』

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

04

在职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必要了解一些基础的经营逻辑。

时刻判断当前所处的公司是个什么状态,有没有风险。

当然,主要是针对上班是第一收入,且比较依赖这份收入的人来说的。

如果你家里条件比较好,或者有其他更多的收入渠道,上班不是第一收入,又另当别论。

了解公司的经营,我觉得主要看两个方面。

一是看商业模式,公司的产品是什么,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提供一项服务,还是提供具体的实物产品。

产品,不仅仅是管理系统。后台系统,前端的APP,是狭义的产品,很多时候,狭义的产品,只是提效工具。

比如,贷款的核心产品是低利息的钱,二手车平台的核心产品是车,打车的核心产品是一次体验好的出行服务。

不要仅把软件当产品。

有了产品,所在市场情况是怎样的,市场规模有多大,公司的产品能占这个市场的多少比例。

比如,二手车一年成交1000万台,公司一年可以成交100万台,市场占比就是10%,当然还可以按成交金额去核算,这里不细谈。

在这个市场里,有哪些竞品,头部产品有哪些,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盈不盈利?

我们相比市场的其他同类竞品,有哪些优势?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从产品和市场两个大方向去了解公司的业务。

可以用一个分析工具——精益商业画布。刀哥的产品规划课里,有讲到这个工具,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为什么产品经理一定要做产品规划?

除了商业模式,另外还要看公司的经营情况。

公司到底是盈利还是亏损。

盈利的话还好说,如果是亏损,亏损了多少,还能亏多久。

如果一直亏损,又没有投资进来的话,盈利遥遥无期,那就很危险了。

当这种危险出现的时候,就要警惕。

可以直接找管理层问,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

05

上班,除了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外,还有一些事情,我觉得有必要持续做,且越早越好。

那就是挖掘自己的其他增长曲线。

现在的互联网像极了曾经的土木工程,已经快成为传统行业了。

大行业,已经没有那么多增量,但是进入行业的人,又源源不断。

肉没有增多,狼来了不少,就要卷了,卷学历,卷加班……

很难在某个互联网公司干到退休,年龄越大,危机越大。

所以,在上班的时候,去寻找自己的其他收入方式,就很有必要。

你至少应该有三份收入,一份是上班收入,一份是投资收入,一份是副业收入。

年龄越大,后面两份的收入的占比应该越大,只靠上班获得收入,风险极大,尤其是互联网行业。

另外,最好给自己准备一些储备金,至少要准备6个月不上班的钱,如果再保守一点,可以准备18个月,万一遇到什么变故,可以让自己有喘息的机会。

计划赶不上变化。

06

如果真的工资发不出来了,你又不小心遇到了,我建议至少做好几件事情。

1、简历刷起来。不要在这死耗着,如果实在舍不得离开公司,走的时候跟公司说,自己确实生活压力大,不得已必须找一份工作养家糊口。

希望如果公司好起来,自己可以再回来,公司经营不善,后来又好转,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公司欠薪的情况下, 对下面人的要求也不高,上班也很轻松,想干嘛干嘛,但这样耗着毫无意义。

现在大环境确实不好,找工作难,但很多时候,找工作也要看一点运气,碰巧在某个时间窗口用人单位把需求挂上来,就匹配上了。

反正不要死等,劳动总会获得价值的,剩下的交给运气就好了。

2、心态要稳住。

不要自我怀疑,不是你不够优秀。

大家在同一部电梯,都在下降,你能做的,效率最高的就是改变心态,改变看法。

也不要抱怨,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有点鸡汤了。。。

3、社保不要停。

公司如果连社保都不交,可以自己去当地的社保局交医疗和养老,几百块钱就搞定。

万一以后有用呢。

4、不要乱花钱,不要陷入消费主义,控制欲望

现在是一个物质很富足的时代,其实我们需要的东西,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一切物质给人带来的快乐都是短暂的。

买一辆新车又能开心几天?

买一部最新的iPhone又能幸福多久?

物品带来的快乐,过了某个临界点,边际收益就很少了。

房子、车子、数码产品、包包……一切都是如此。

与其花钱买物品,不如买经历,而很多经历,是不花钱的。

看一本书,与智者的一次对话,打一场球……

写在最后

刀哥之前从这家公司离职的时候,正好经历了一次裁员。

我本来该庆幸,自己没在裁员名单。

并且业务也很熟悉了,工作干起也很轻松,也给足了刀哥的工作话语权。

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很好,但仍然选择了离职。

这看似风平浪静的背后,其实暗涌流动。

我走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说没裁你,让你负责的业务,你话语权也很大,想不明白,为啥要离职。

现在,他们应该想明白了。

任何时候,都要有危机意识,大家都一样。

上班的时候,不管你是哪个岗位,一定要去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所处的市场。

一定要去研究公司的经营情况。

然后不要停止挖掘自己的其他收入渠道。

如果真的遇上了,心态调整好,不要堕落,不要等。

机会永远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标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