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定义 “收割型社交生态”?割割我来也!
2020 年之后,别的新产品不行,社交新产品倒是跑出来了不少,有些做到了百万日活与漂亮的营收数字。但我对这一 Pa 完全不感兴趣,我对收割用户不感兴趣。
怎样理解收割用户这件事呢?
用户当前的诉求是孤独感时,会比较注重陌生人>轻度关系的快速连接 用户当前的诉求是同好聊天时,会比较注重轻度关系>熟人的话题运营 用户当前的诉求是婚恋向时,会比较注重向亲密关系发展的用户质量与升级效率
总之,最终能满足用户预期,就是健康的社交产品。
那什么是收割型产品呢?
首先筛选出来婚恋向的用户,尤其是找女朋友和性伙伴的男性用户。
急于找女朋友的男的,通常在社交产品中缺乏性竞争力,幻想有一款新产品能帮助自己(缘分来了)找到女朋友。每当有新产品宣传 “这里有很多小姐姐” 的时候,他们蜂拥而上,等待被收割。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女生瞧得上这批缺乏性竞争力的的男的,他们早就脱单了。因此传统的 UGC 匹配是行不通的,关系升级的效率太低。更高效的玩法是 PUGC,平台专门运营一批女性,为男的提供情绪价值——主要是对关系升级的幻想,并通过巧妙设计的付费机制,Push 男的花钱去接近这种幻想。
最终女性得到了提成,男性得到了幻想。
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如果男性不仅得到了幻想,还得到了女朋友,这批平台运营的女性就没得钱赚了,仅仅收获了一个性竞争力不太行的男朋友。
所以男性在花了很多钱,仍未满足幻想时,就会骂骂咧咧地离开平台,直到被下一款新产品收割。
在这里边,还有一个分支:女性用擦边球去满足男性。相当于 1V1 的线上夜总会,平台流水超高。不过监管正在重拳打击,已经抓了一批,剩下的正在逃离。
总之,判断社交产品是否收割型,最麻溜的标准就是 “是否有用户从收费项目中提成” 。提成会吸引来更优质,更用心社交的 PUGC,但她们的目标仅仅是赚钱,无法满足对方的真实诉求(擦边球例外)。同一批 PUGC,收割了一茬接一茬大哥。
而 UGC 虽然能满足真实诉求,却满足不了缺乏性竞争力的用户诉求。大哥,你不行就是不行啊。就算花钱,你也花错了地方啊。你性竞争力不行而且脑子也不太行啊。
这些刻薄的嘲讽,完全阻止不了大哥在 “找女朋友” 的广告媚惑下,下载安装另一个社交 APP,超快与其中的小姐姐连接上,享受短暂的温柔乡,然后掏钱,再掏钱,继续掏钱。屡被收割,痴心不改。
不过,你让他接受自己在网上找不到女朋友的现实,对他来说,可能还不如花几千几万买一份幻想呢。至少花钱的时候有异性陪伴。这和保健品收割我们的父母辈,本质上是同一个套路。他缺,他不甘心,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亮火柴掏空钱包来安慰自己。
内容来自“用思考交换思考”的 PM 思辨社区「犬校」。©201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