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研发提速,往往并不是产品研发团队的问题

     分类 [产品经理]
2023/5/26 9:39:56 浏览量  348 喜欢  13
导读:傻子都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但又受不了磨刀时没有产出,没有产出就烦躁不安,最终拿着钝刀冲进山林,并且抱怨 “这砍柴的速度真的不行。”

产品研发提速,往往并不是产品研发团队的问题

产品研发效率是困扰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问题。从人事政治的层面,产品研发降速通常有三个要素:

  1. 决策效率低,反复讨论,反复扯皮,没人下手拍板
  2. 流程冗长,多个部门多次开会,来回推诿
  3. 猛抠细节,每个环节抠细节抠破地皮,力求万无一失
这三点都涉及到同一个要点,就是 “免责”。如果行动中出错,我要背锅。如果行动没错,但有用户骂起来了,我也要背锅。所以宁肯把流程拉长到三倍五倍,反正工资照发,但这样我就不背锅了。
既要研发效率高,又要所有环节不出错,这是做不到的。效率低老板不知道骂谁,出错可是点名枪决。稍微大一点的产品研发团队,效率必然打着滚地下降。
换成另一个包袱轻,少而精的团队,单位效率可以做到大厂的3-5 倍——我的创业团队就做到过。
但我也亲眼目睹,曾经是高效率的十几个人的小团队,成长为几百人中型团队后,效率打着滚地下降。原因之一就是产品规模成长后,对出错的敏感与责备增加,人人自危,但求无过。
在小团队,出错就出错呗,改过来,下次注意就好了。快速迭代最重要。
在大中型团队,出错不叫出错,那个叫 “事故”,一次严重的生产事故。就算不扣工资,也要通报批评。就算不通报批评,大家都知道你出了事故,心理压力也是很大很大的。
所以小团队敏捷,未必是小团队强悍,更多是轻装上阵,人少所以协作成本低,心理负担小所以下手飞几把快。
总之,既要又要,最终必然是一项权重更高的 KPI ,压倒了其他冲突性的 KPI。KPI 之间的博弈也有胜负,但不妨碍既要又要的口号喊得响亮。
除开人事政治的因素,就技术论技术,怎样提高研发效率?我和拍档的研发老大多次讨论过这个问题。
他的回复是,对于几百人的团队而言,仅仅提高团队素质是不够的。更有效的方法是 “重构代码”,相当于优化代码结构,更有效率地接住需求。一个在屎山上开发了 3 天的功能,如果重构为灵活优雅的代码结构,可能只需要半天就完成了,并且可维护性更佳。
但这需要产品团队的配合,给代码重构留出时间。否则产品侧不断压新需求过来,研发侧忙不迭地实现新需求,无暇重构老代码——屎山越堆越高,积重难返。
屎山这种事情,很多时候并不是研发能力的问题。有时候是需求不断叠加后,代码结构也应该随之而变化。有时候急着功能上线,研发只能用一些应急的脏办法去实现。如果有机会重构代码,未来该系统的功能迭代就可以大大加速,磨刀不误砍柴工。问题是磨刀消耗的时间并没有直观的产出,对于产品侧,尤其对于老板来说,没有产出和摸鱼何异?
所以很多公司并不鼓励代码重构,得研发老大扛住压力,一边开车一边换引擎。
我经历过的情况是,老板一边吐槽 “我们的研发效率为何如此之低?”“为什么不能一边开火箭一边换引擎?” 一边连绵不断地压新需求过来,仅仅是完成新需求都很吃紧,不给任何代码重构的时间,屎山越堆越高。我只能扛住压力,把几个核心页面的迭代时间拉长,偷偷给研发匀一点喘息空间去重构。

很显然,我这种产品老大极其稀有,更多的产品老大逼着技术 996 赶工完成老板需求——反正加班的是程序员又不是他,但这样老板就会欣赏产品的 “推动力强”。

这个道理,放着互联网研发之外的领域,其实也是一样的。傻子都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但又受不了磨刀时没有产出,没有产出就烦躁不安,最终拿着钝刀冲进山林,并且抱怨 “这砍柴的速度真的不行。


内容来自“用思考交换思考” PM 思辨社区「犬校」。©2017-2023

 

标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