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写了 5 篇文章,有 4 篇是聊 AI 的。先是喷了美团 AI 产品小美的体验问题,然后又聊了下汉莎航空是如何用 AI 降本增效的,接着又分享了我是如何用 Claude Code + GLM-4.6 手搓一个小程序产品的。今天想跟你们说的,是微信的几个 AI 功能,我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或者没用过。讲真,我觉得微信在 AI 的落地上一点都不盲目,从来不着急,而是从一个个小需求开始去解决实在问题。这种方式,就很微信。按理说,微信如果想推一些场景下的 AI 能力,其实比现在绝大多数产品都更有优势,不能说微信克制,而是他们有自己的方式。接下来,我就跟你们聊聊微信里的那些 AI 小功能。第一个,微信支付 AI 菜单收款。如果平时你去一些小店吃饭一定会发现这么一个场景,店内看菜单点菜,然后老板根据你的点的东西计算金额并告诉你,然后你再扫码支付。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可以提效的地方,一个是老板记菜单和算价格的过程,一个是顾客报菜单和输入价格支付的过程。于是,微信支付上线了一个 AI 菜单收款功能。简单说,就是老板可以提前拍照识别自家菜单并自动生成在线点单系统,顾客直接扫码后可在线点单。接下来,系统会自动计算顾客点单金额以及具体点了什么,然后同步到老板那边,最后顾客完成支付即可。就这么一个小改变,既解决了老板算错账或者记错菜的问题,顾客也能回溯自己到底点了什么以及明细清单分别是多少钱。你看,这就是 AI 提效的落地,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需求。不炸裂,但有效。第二个,AI 搜索。微信把过去传统的搜索功能升级成了 AI 搜索,默认使用 DeepSeek R1 和腾讯自家的混元模型。微信的 AI 搜索想必很多人都用过了,比如我问它唐韧是谁,答案你们看看就行。但是,微信的 AI 搜索能力不局限于此,因为它能干很多传统搜索引擎干不了的事。比如,帮我提炼候选人简历优势。我平时在微信上会收到很多简历,有的是帮朋友公司面试产品经理,有的是帮参加过产品训练营的同学做简历优化。在这个场景下,我一般会先让 AI 帮我提炼一下候选人优势和亮点,或者找其中的不足或者差异化,目的是提高我对简历信息的获取效率。再比如,当我对一篇公众号文章感兴趣但没时间看完全篇内容时,我也会直接在微信搜索框里绑定这篇文章让 AI 帮我总结。下面这个是微信 AI 提炼我自己的一篇文章总结,我觉得说得都挺重点到位的。第三个,AI 识图。还是基于我自己生活中的真实场景需求出发,因为我朋友圈好友比较多,经常看到有人发出去玩的照片,于是好奇有些地方到底是在哪。直接去问又觉得没必要,但又觉得这地方好看或有意思,所以我会把照片保存下来,然后直接在微信里让 AI 识图。识别准确率还行,虽然不是百分百精确,但基本能告诉你地方是在哪。此外,AI 识图还可以满足我的一些小需求,比如数一数照片里有多少人。就像上次北京线下聚会的合照中,后来我想数一数一直到最后还留下多少人,对着照片一个个数很麻烦,于是我把照片上传到微信 AI 识图里,它告诉我大概有 40 多人。严谨的我还特意去数了数,的确差不多是这个范围。不仅能识别普通图片,还能识别作业题目。对于家里有小孩的读者来说,辅导作业可能是个头疼的问题,尤其是连家长都不会做的情况。我就脑补了一下未来辅导小小唐数理化时自己的局促感,的确很多东西都忘了。我还试了下,有些题目确实不会,但是看到答案后我又会了。微信里可以直接拍照或者上传题目,然后它会自动识别,并且给出完整的分析和答案讲解过程。当然我也在想,这种能力的存在对于小孩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尤其是他们完全掌握 AI 工具之后。总结来说,其实就是微信的 AI 搜索、AI 识图、AI 分析总结能力在小场景中的应用。我觉得很多工作和生活场景里会慢慢融入更多 AI 能力的应用,这种渗透速度会越来越快,但很多人会无感,就像我们丢弃带键盘的功能手机换成全屏智能手机一样。做产品是解决问题的,准确说是用户问题,不是老板问题、不是 KPI 问题、不是内斗问题。那些自嗨式的产品,终归只有一个结局,泯然众人。就像我前面说的,微信做 AI 从来不着急,他们没有去解决那些被凭空假设出来的问题,这一点和某些大厂的 AI 产品有很大区别。所以我才说,有一种做产品的方式,叫微信。简称,微信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