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愤怒操纵的当代社交媒体,从互联网冲浪到互联网下油锅

     分类 [产品经理]
2025/8/19 9:48:35 浏览量  74 喜欢  9
导读:我想认真地,展开聊一聊 “愤怒” 这件事。

被愤怒操纵的当代社交媒体,从互联网冲浪到互联网下油锅

8 月的微博时间线满是争议与愤怒。借此机会,我想认真地,展开聊一聊 “愤怒” 这件事。

2006-2008,我在网易门户做内容总监,管几个中小频道。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门户网站没有新闻采编权,尤其是新闻、财经等敏感频道管得很严,只能刊发签了协议的,全国几百上千家传统媒体的稿子。那么敏感频道怎样体现自己的媒体价值呢?

  • 每天传统媒体发布上万篇稿子,门户首页大流量的位置只能发几百篇,黄金位置只能发几十篇。从上万篇稿子里,选择哪些内容获得流量,哪些内容是抢占注意力的 1%,甚至需要专门的职位 “首页编辑”。

  • 门户没有权力修改传统媒体的稿子,但有权力修改门户首页的标题和缩略图。职业媒体人都知道,入口决定阅读预期,同一篇内容,不同的阅读预期会带来完全不同的读后感受。同一篇稿子改几个字的标题,就能影响评论区风向。

  • 专题是门户的强大竞争力,同一个事件,专题从几百几千篇稿子里边,选择几十篇内容组织为专题,最黄金的位置其实只有(定性的)几篇,通过筛选与排版,也可以表达鲜明的新闻价值观。

我记得 2007 年新浪门户 3000 万日活,搜狐门户 2000 万,网易门户 1000 万(没记错的话),全国网民规模大概是 1-2 亿。门户的新闻价值观足以对上千万人造成舆论引导。

当时新浪门户偏向于跟随主流媒体的宏大叙事,网易门户偏向于报道民生疾苦。不同的新闻价值观选择了不同的报道重点,在同一批签约稿源的基础上,新浪和网易获得了完全不同的品牌与铁粉。甚至同一个热点事件,看新浪专题,网易专题,内容观感和评论风向截然不同。网易后来也打响了 “有态度的新闻” 这个金字招牌。

什么叫态度?对稿源的选择就是态度。

这就是选择的力量。

以上是在跟你讲互联网往事吗?

不是的。

我是在跟你讲,当代社交媒体为什么会被愤怒操纵。

和 2007 年每天几万篇的有限稿源不一样,进入自媒体时代后,内容是无穷无尽的。

传统媒体也好,门户也好,“媒体人” 会精心搭配内容主题,平衡内容结构,给你更丰富的阅读体验。而上千万的自媒体是一盘散沙,他们并不考虑复杂的搭配,只在意什么内容能拿到更多流量。

  • 高点击高互动的内容能拿到更多流量

  • 情绪激烈的内容一定有高点击高互动

  • 愤怒是所有激烈的情绪里,最容易被激发的

接下来一切都是必然发生的客观规律——自媒体从全世界无穷无尽的事件中,选择激发你愤怒的事件,发表激发你愤怒的观点,拿到点击率互动率和流量。这些事情甚至不是自媒体刻意为之,只是追逐流量的本能驱使。

在全世界无穷无尽的事件中,足以激发你愤怒的事件也是无穷无尽的。

于是互联网冲浪的过程变成了互联网下油锅,浸泡在愤怒之中油炸内心的公平正义。自媒体源源不断地供给愤怒,稍微平静下来,又有新的热点跳上来撩拨你的愤怒。

社交媒体就这么一天天地糟烂下去。

评论区网友:这些破事关乎我的利益,我就是要愤怒!反正我的时间不值钱!

事实上,关乎你的利益的事情,每天都有几百万件破事发生,几百万件好事发生。你的情绪是愉悦还是愤怒,仅仅取决于社交媒体选择性报道好事还是破事。报道好事激发的情绪更清淡,互动更少于是流量更少,所以社交媒体的本能选择了情绪激烈、互动热烈的破事。

所以你每天都很愤怒。

这背后没有任何的人为操纵,平台作恶,它就是社交媒体的本能,也是信息在人群中流动的社会化本能(情绪越激烈越吸引关注)。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可以集中注意力回忆自己活到现在,几十年的人生经历里,发生过的所有的美好的事情,不断在眼前回放。也可以回忆这几十年里,发生过的所有的糟烂的事情,不断在眼前回放。

任何一个不断回放一生破事的人,他都会迅速被负面情绪淹没。

这就是社交媒体上每天都很愤怒的你。

被情绪吞噬时,你落入黑暗面,忘记了人生中美好之物存在过的痕迹。但谁又能活出只有好事没有破事的一生呢?

谁又能创造只有好事没有破事的世界呢?

大多数时候,当你以为自己为正义而愤怒的时候,你只是被社交媒体上泛滥的,被流量选择的破事淹没了而已。

那么,难道所有的愤怒都没有意义吗?

对此我建议你问自己如下的三个问题:

  1. 你每天有多少时间陷入愤怒?

  2. 愤怒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3. 愤怒改变了什么?

对答如流,(这一次的)愤怒就有意义。

只可惜,被愤怒操纵的人是没办法理性思考这三个问题的。情绪总是会浸泡和腐蚀理性。他们会反问我 “你为什么不愤怒” “你屁股是不是歪的” “非我嘴替,非蠢即坏”。

于是我笑笑??‍♂?,摊手??‍♂?,引用微博医学大V @小儿外科裴医生 的一段话:

让人有不安全感的事容易引发愤怒,也更容易被人注意到,这是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安全机制。在几百万年的人类历史里,绝大部分时间我们只需要关注部落以及邻居部落里的事,真正令人不安与愤怒的事很少见,愤怒就很低频。现在我们进入信息社会,全世界发生的事我们当天就知道了,借助算法的助力,全世界令人愤怒的事每天像波浪一样涌到每个人的大脑里,于是我们的注意力都被愤怒垄断了。

评论区网友:都是算法推荐的锅!

我:点击率、互动率、完播率、内容消费时长,人类文明还没有发现更好的算法因子。否则,你怎么从数据侧判断一条点击率不高,互动率不高,阅读时间也很短的内容,它偏偏是好内容值得分发呢?再说早在 2007 年的网易门户,也是越愤怒的新闻流量越大,技术从来都无法对抗人类的社会化本能。

评论区网友:也许这些源源不断的愤怒,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内心中关于世界上 “好事 vs 坏事” 比例的预期,甚至让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短平快的愤怒、更有攻击性、更难以沟通协作。每天的信息浸泡,也许会深刻改变全球人口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模式,而且是更糟糕的那个方向。


内容来自“用思考交换思考”的 PM 思辨社区「犬校」。©2017-2025

点击【阅读原文】,可见犬校最近一年的好帖索引。

 

标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苹果iOS虚拟币充值(抖音钻石、快币、薯币、比心币、他趣币、陌陌币充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