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 3 年还在画原型?你可能真的废了
最近好多朋友跟我吐槽,说做了几年产品,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看不到成长的方向。说实话,我之前遇到类似问题时,也是一脸懵逼,那种感觉别提多难受了。
后来我琢磨出了这 5 个套路,现在分享给你们,保证比那些职场鸡汤好使一百倍。
突破产品瓶颈的 5 个狠招,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产品做久了遇到能力瓶颈,其实很正常。但关键是你得知道往什么方向使劲,不然过多 2 年就真的废了。
主动规划:别等老板给你画饼
我其实很纳闷,很多顶着产品经理的头衔,总是等着老板上司安排工作,不推一下就不动的那种。
每到升职加薪时,又嫌弃公司看不到自己的付出。我说实话,老板又不是你爸妈,凭什么要为你的职场负责?
还有个产品朋友和我吐槽,每天工作就是接需求、写文档、跟进度,一年下来除了画图更快了,啥东西都没学到。后来我跟他说,你得学会给自己定目标啊!比如这个月学会数据分析,下半年搞懂什么是 AI。
具体怎么做?其实很简单。每个月给自己定 1-2 个学习目标,然后多在工作中实践学到的知识。
职场中如果有大腿抱,晋升加薪分分钟的事。——好夕雷
俗话说名师指路,少走几年弯路。记得一定要定期跟上级,聊聊你的职业规划和工作困惑(别等年终总结才想起来,那会黄花菜都凉啦
相信我,大部分人别说年度计划,周计划都懒得弄。记住学习规划、请教前辈这两个关键动作,你只要做了就已经超过 90% 的人了。
推进落地:想法再好,不落地就是扯淡
如何将脑中图景,搬入现实中来,是作为产品经理的一项必备能力。——好夕雷
老实讲,很多产品经理就败在执行力上,想得太多做得却很少。
这个我深有体会。以前我也是那种想法特别多的人,今天想做个新功能,明天想优化个流程,但就是懒得动手。
后来我发现,产品经理最大的价值不是想法多,而是能把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
我现在有个习惯,任何想法我都会第一时间记录,并且想好了就开始行动,哪怕只是写个简单的方案。
顺便分享我 3 个推进落地的方法/技巧:
学会把大目标拆成小任务,这还是从我老板学来的(我一开始也不懂,规划版本总想啥都塞进去 找到关键干系人,提前沟通,达成共识(过来人告诉你,共识有时候比干活还重要! 给任务设定明确的节点和交付物(没工作证明的活,老板看都看不到,干了也白干。。
更多方案落地方法:
能力精进:不要只是原型仔
我面过太多的产品经理,工作三五年还只会写 PRD 和画原型。一聊到数据分析就懵逼,一说到技术方案就推给开发,这种原型仔不用等公司裁员,迟早也会被 AI 淘汰。
说个扎心离谱的,现在连 10 后都会用 AI 写代码了。
作为过来人,我的建议是
一定要掌握快速学习的能力,这是每个产品经理的必备技能 每个月至少读 2-3 本产品相关书籍,并尝试将知识用起来 定期复盘自己的能力短板或思维盲区,让 AI 给你提升路径和规避建议
别告诉我没时间学,刷抖音的一半时间拿来充电,有什么东西学不会?
精力管理:别把自己当超人
这个我必须说,因为我之前就踩过这坑。记得我刚做产品时,总觉得自己非常 NB,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尝试,结果搞得自己特别焦虑,效率还特别低。
产品经理的工作本来就很杂,如果不会管理精力,很容易陷入忙碌无效的状态。你是不是也遇到过?每天都很忙,但回头一看好像啥都没干。
我现在的做法是
每个时间段,只专注 1-2 件重要的事 把琐碎的事情集中处理(比如抽空回个无聊微信 一定要学会说不,别什么需求都接 定期工作复盘,抽象提炼成自己的方法论
说实话,精力管理比时间管理更重要,因为你的注意力才是最稀缺的资源。
还有,做产品记得定期删抖音,那玩意真的时间黑洞。。
多维思考:跳出产品看产品
产品的本质,在产品之外。——好夕雷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很多产品经理容易陷入功能思维,总是想着如何优化产品。
我之前也是这样,天天琢磨用户体验、堆砌更多功能,但从来不想这个产品在公司有什么价值。反思后发现,核心是缺少了多维思考的能力。(话说这也是公众号【产品之外】的来源,时刻提醒自己多思考
什么是多维思考?
之前看老王的清华产品课,提到一个概念叫 π 型人才。简单来说,就是拥有一专多能、多元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可以说,一名各项能力 60 分左右的 π 型产品经理,一定胜过专职的 80 分产品、研发或运营。 他不但能避免拿着锤子找钉子的笑话,还可以很好地完成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运用。
做互联网产品,最心累的是,看着研发资源,投入到一些无关紧要的垃圾需求中。——好夕雷
举个例子,当你遇到了一个需求时,业务方反馈说某功能的评价率太低了只有几十个,问产品能开发什么功能,帮忙拉高下评价数。
如果是一个只懂堆功能解决问题的产品经理,脑子里可能只有产品方案,接完需求这时该画原型了。
可真实世界却又那么复杂,你有可能忽略、但需要考虑的事情也很多:
业务说的评价数据,是从哪里来的,是否可靠? 拉高评价率,是为了达到什么目标,解决什么问题? 一年需求几百个等着落地,研发资源又有限,这个需求真的那么重要吗? 即使重要,什么时间、什么节点、什么节奏、用什么方案,完成它才合适、ROI 最高? 通过一通数据分析和模拟,出的产品方案,研发成本高、投产比太低,解决问题的效果也不好,是不是有别的替代方案? 运营呢?咋提需求这么行,干活时没啥动静? 还有,今天心情不太好想摸鱼打盹,昨晚熬夜抽机还没缓过来呢。。 对了,干脆让他们搞个“评价送好礼”活动,奖品就几千块,还能连续办 N 期,光是私或受众就几万,这不比做任务送积分强?
我的研发鸽鸽我守护,又默默省下几天团队摸鱼时间,深藏功与名。
最后的话
做产品遇到瓶颈其实是好事,说明你开始思考,开始不满足现状了。大部分人遇到瓶颈期就躺平,但聪明的人会把它当成升级打怪的机会。
这 5 个建议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的人不多。所以别想着一口气全部做到,选一个最适合你的先开始。
记住,行动永远比完美的计划更重要。
我是好夕雷,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