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会员猛踹山姆“那条好腿”

     分类 [产品经理]
2025/11/6 11:41:54 浏览量  338 喜欢  7
导读:山姆或许没有想过,这个让友商艳羡的会员群体的身份认同和情绪消费,没有处理好时,就成为它们扩张路上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劲儿使得最狠的那一类。

中产会员猛踹山姆“那条好腿”

者:唐辰 文章唐辰同学late-news

 

 

 

山姆可能被这波舆情打蒙了。

 

就最近三个月,山姆就像在浪头上没下来过,经历了一轮从“闭眼入”,到“不敢信”,甚至“退会员卡”的神话崩塌路径。

 

我根据公开新闻报道,不完全统计了这几轮舆论风波的概况。

 

图片

图源:唐辰同学根据公开新闻报道整理(点击看大图)

 

如果说,从7月份的“好丽友”事件激起的争议,到10月山姆App改版引发的吐槽,都是山姆在规模扩张与定位坚守之间失衡导致的成长危机,前阿里副总裁刘鹏入职带起的“阿里味儿”变重的质疑,就显得有点无厘头了。

 

这类无厘头的危害就是标签化山姆的经营策略,弱化消费者对山姆会员店的认同,甚至差评、打负分,产生滚雪球效应,动摇山姆的会员制商店模式的根基。

 

对此,山姆的回应也来得及时。10月3日晚间,山姆会员店官方账号发文称,本次APP的改动于今年8月底开始上线进行测试,并在期间持续根据会员的反馈进行优化。其还表示,会根据商品图片等方面的建议持续改进,以更好地展现商品的真实形态并提升体验。

 

山姆的意思表达得很明确,我们接受到用户的反馈,并极为重视,“听劝”的在第一时间对外沟通、改进。同时,产品改版后的使用体验问题与高管变动无关。

 

从时间线上看也是如此,刘鹏是10月底才加入的,其App图片变更测试早在8月底就开始进行了。

 

市面上流传的“山姆变得像盒马”、“山姆的阿里味儿越来越重”等说法,更像是一种博眼球的情绪化表达。

 

需要补充的是,这些质疑大部分都来自小红书:一个截图,一段小作文,就可以像一张大字报,将山姆以及刘鹏推到争议的焦点位置。

 

知名科技评论作者谢璞说得直白,刘鹏之所以在上任没几天就被推上舆论风口,是沃尔玛中国的内部高管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因为只有内部高管更懂得在小红书上引导舆论。

 

真相如何,谁都不会摆在台面上来论道。

 

山姆本轮遭遇到的夹杂着“人和事”的风暴,则真实的反映出,会员对自己“养成”出的中产会员商店,可能会从“山姆严选”模式转向“流量为先”、“规模为先”的电商模式的担忧,并在各种事件相互叠加之下,就酿出一轮舆论风暴。

 

唐辰曾在“好丽友”事件中总结,山姆惹怒会员的归因,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

 

一类是对“山姆供应链本土化的阴谋论”,认为山姆中国高层换成中国人,走“本土化下沉”路线后,导致山姆选品失控,品质下滑。这类说法里还有个极端版本,称“某国产商超离职高管潜入山姆做卧底,故意引入大路货砸招牌”。

 

当时,这类说法的矛头指向的就是朱晓静为首的沃尔玛中国本土高管团队。山姆回应称,对山姆管理层和商品进行恶意诋毁的信息,扰乱市场并对消费者造成严重误导,“公司将采取一切必要法律手段追究其责任,坚决维护消费者权益与品牌声誉。”

 

现在,曾在苏宁电器、海尔集团、麦德龙供职,有阿里背景的刘鹏就成了新的“输出对象”,只得“背锅上岗”。

 

图片

图源:网络

 

当习惯了品质购物、自愿支付溢价的山姆中产会员,遇到擅长打低价、促销以及流量玩法的本土电商背景的高管时,他们内心的不满就随着App体验等问题,堆积到一个爆发的高点。

 

第二类是,部分消费者对国产大众品牌仍存在偏见和刻板印象。如果问,盼盼、卫龙、洽洽等本土品牌为什么不能进山姆?他们下意识的反应可能是,它们不配,适合出现在街边小店或者普通商超。

 

实际上,近年来,国货零食品牌纷纷体质,向健康化、高端化、品质化和年轻化转型,讲究用料、包装设计、口味创新。比如,“好丽友”事件中的几款争议商品,也不是“便利店就能买到的普通款”,确实是山姆“特供商品”。

 

而且,山姆虽然是洋品牌,但在耕耘中国市场的几十年间,已经完成本土化,也不是“只卖进口商品”,甚至原装进口的商品并不多。它用一套极为严苛的“山姆严选”标准,挖掘、倒逼一批优秀的国产供应链厂商完成升级,互利共赢。比如山姆爆款瑞士卷的供应商,也是奈雪、华润万家、盒马、大润发等公司的合作伙伴。

 

还有一类是,好丽友派引发中产阶级保卫战。山姆会员卡分为普通会员(260元)和卓越会员(680元)两档,会员卡实行专人专卡制度,严禁借用。会员等级的设置,筛选出具有较强消费能力人群的同时,也让他们形成自我身份认同:中产阶段。对他们来说,这不只是一张进场消费的“会员门票”,更被赋予“中产阶级通行证”等内涵。

 

前山姆会员店总裁文安德在力推会员费涨价时称,“通过升级去完成会员筛选,做人群分类实现客户聚焦。”

 

山姆会员商店的年费,也是一种“中产信任税”,让他们产生一种“股东”的感觉:为了保证自己的会员卡“不贬值”,必然要对山姆的经营有更多更高的期待。比如,他们会炫耀,山姆会员店,让大家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才配会员制。

 

换句话说,山姆会员享受的不只是购物体验或者商品品质本身,还在于购物之外的情绪加分。但他们在大众品牌面前没有了体面时,心态也就失衡了。于是,对山姆缩水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责备,就成了捍卫阶层边界的宣泄口。

 

这三类归因,有其合理的地方,符合部分事实,甚至在一些语境里或者话题里,也确实符合大众对山姆的认知。

 

但其核心原因还是,山姆的中产会员对他的信任正在逐步丧失,因为会员商店模式的基础就是信任。

 

在2025年沃尔玛投资大会上,朱晓静将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市场的优异表现,归结为三大关键因素:优质的商品与体验、全渠道便利购物以及与会员建立的深厚信任关系。她认为,这三个因素,构建了“商品-全渠道-信任”的价值闭环,也形成了山姆独特的差异化竞争壁垒。

 

但随着近些年来,本土零售、电商平台的发力,围绕山姆会员店的品控能力下降、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以及迅猛扩张的质疑不断出现,中产阶级对山姆的信任也被持续透支。

 

阴谋论、国货偏见、阶级保卫战等观点,都更像是山姆会员为“信仰崩塌”寻找的戏剧性解释。这也是为什么山姆一旦翻车,就有“背刺中产”、“退卡”等说法。

 

这种情形之下,山姆还会保持快速扩张态势,以应对盒马等对手带来的竞争压力。

 

截至10月27日,山姆已在30多个城市开设了近60家门店,预计今年年底前还将迎来约五家新店开业,但其会员增速从40%降至16%。

 

山姆的困境也显露出来,一边是快速扩张对供应链的压力,一边是经营效率降低的权衡。这就像走钢丝,平衡把握不好,更大风波还在后面。

 

如此来看,山姆会员店的这波舆情,一个词概括很形象,就是:猛踹山姆的那条好腿。

 

因为上架商品、购物体验等方面的问题,都是成长中的烦恼,可以在发展中解决,并与会员达成共识。

 

而山姆会员店的成功,是通过选品、供应链、品控和会员专属等标准,建立起的会员“信任经济”。这才是山姆的核心竞争力,也支撑起中产阶级鄙视链。

 

这是山姆的两条腿,前面这条腿,走路瘸几瘸,影响并不大。但当更大的炮火投进会员和供应链体系,山姆的这条好腿被猛踹时,也就快瘸了,离“没病走两步”也就不远了。

 

但让山姆感到“委屈”的是,这一系列舆论风波背后,相当大一部分“跳反”的声音来自山姆900万中产会员。

 

山姆或许没有想过,这个让友商艳羡的会员群体的身份认同和情绪消费,没有处理好时,就成为它们扩张路上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劲儿使得最狠的那一类。(本文作者唐辰,来源于唐辰同学,AI大佬已获得作者授权、经AI大佬编辑发布,文中观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AI大佬观点。)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苹果iOS虚拟币充值(抖音钻石、快币、薯币、比心币、他趣币、陌陌币充值)

相关推荐